高元的入选就让人有些吃惊了,毕竟他比国青队其他球员都要小一岁,而且位置相对来说和孟秋重叠,带来了似乎也没有什么用。
晓峰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国青队又不是只打世青赛就完了,能多提拔出一个有天赋的球员,总是好事。
随着孟秋他们这批球员离开全国高中联赛,高元已经是全国高中联赛里数得上的明星了,上一届他就率领阳光杀入了全国大赛的四强,只差一步就进决赛,这样的球员,让他在国青队待一阵,以后进入国家队也会容易得多。
中国足球本来底子就薄弱,总不能让那些年龄正好夹在两届国青队之间的出色球员得不到重视,那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前国家队队长郑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球员,他的出生时间就是个高不成低不就,国少国青都没有入选过,如果不是当时的国奥队主教练霍顿慧眼识人,让当时只有二十岁的郑智入选平均年龄比他大三岁的国奥队,估计他将来想要进入国家队也会比较困难。
晓峰想在自己的任上,多留下一些什么。
更何况给孟秋找个替补,也不是坏事。
“既然到齐了,就开始分房间……孟秋,你和云飞扬一间。”晓峰说。
其他球员都没什么异议,孟秋是国内球员的代表,云飞扬是国外球员的代表——虽然只有他一个国外球员——他们两人的关系又一直不错,住在一起是应该的。
“王钟,你和周健良一间。”晓峰继续说。
球员们安静了一下,然后集体爆笑了起来。
晓峰也不管,开始继续报人名,二十二名球员,十一间房,接下来他们就会在海埂进行集训,适应高原气候的同时,也要进行默契度的粘合,战术的适应……
晓峰并不打算在阵型上有什么变化,要变化的,只是战术侧重点。
四三三或者说四三二一的阵型,国青队已经很熟悉了,而且国青队主力的人选也相对固定,其他的新人表现固然可以,却无法动摇这些主力的位置。
吴量去了中甲的一个烂队,不过对他来说倒算得上是因祸得福,烂队防守差,他在比赛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射门,让他能够积累足够的经验。
主力的防线,张毅、杨云聪、陈嵘和武志,在中甲也都打上了主力,只不过中甲的水准和中超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他们固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却也很少面对真正出色的球员进攻。
这也是晓峰想改变战术侧重点的原因。
之前在国少队的时候,他主要是打防守反击,后场依靠人数的优势来稳固防线,前场则是依靠几个个人能力出色的球员完成进攻,这样的战术在世少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光是因为他们状态好,还因为在国少队的层次上,对方的球员就算再出色,也是国青队的后卫用努力和整体能够对抗的那种出色。
而现在呢?
光是依靠这条后防线,晓峰没信心能够守住对手大部分的进攻。
球员还是那些球员,可是在整体防守上,绝对不会有国少时期的那种效果,并不是说他们不努力,而是有些事情不是光努力就行的。
世青赛上碰到的那些前锋,也许已经在顶级联赛里面对那些出色的后卫,不断的磨练自己的进攻能力和水准了。
而国青队的后卫们,只能在中甲面对那些一般的外援和本土前锋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