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又被敲响了。“进。”老人应道。门开了,一个穿着四个口袋干部服、身材微胖、脸上挂着一团和气的笑容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您要的去年全年生产汇总报表,我给您送来了。”来人声音温和,笑容可掬,是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的李为民司长。他像是才看到赵振国二人,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哟,振国同志和新军同志也在?听说你们刚从南边回来,辛苦了。”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桌上那份打开的检测报告。老人正处在兴奋头上,也没在意,笑着招呼:“你来得正好!你看看,他们带回来的好东西!这可是能让我们生产技术迈一大步的关键啊!”李为民脸上挂着谦逊的笑,走上前,拿起报告仔细看了几分钟,频频点头:“了不起,确实了不起。振国和新军同志这趟差事办得漂亮,风险没白冒,价值极大啊。这眼光,这思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啊!这说明我们的年轻干部是肯动脑筋、敢想敢干的!”老人笑道:“那你觉得咱们搞个技术攻关小组怎么样?”李为民放下报告,连说了几个好字,不过说完却话锋却悄然一转,“不过…领导,有些情况,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老人大手一挥:“李为民,有什么话直说,这里没外人。”李为民推了推眼镜,显得十分为难和谨慎:“领导,首先是这经费…组建攻关小组,尤其是这种新材料研发,烧钱啊。国家今年的预算已经非常紧张了,各个项目都嗷嗷待哺,突然要挤出这么一大笔钱,其他兄弟单位恐怕会有意见,工作不好做啊。”“其次,”他掰着手指,“成立专项组,要抽人吧?现在各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生产任务这么紧,抽走骨干,万一影响了当前的生产任务,这个责任。。。。。。可就大了。”他顿了顿,又看向赵振国和王新军,语气更加“恳切”:“再者,”他叹了口气,显得忧心忡忡,“这改进设备,少不了要投入吧?虽说尽量利用旧部件,但新的控制系统、匹配的辅机、试验材料。。。。。。哪一样不要钱?现在咱们经费都紧巴巴的,这么大一笔开支万一。。。。。。我是说万一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周期拖得太长,这。。。。。。到时候人民群众有意见,我们不好交代啊。”他每一句话都打着“赞同”“支持”的幌子,句句都在“顾全大局”“考虑实际”,却像一连串冰冷的软钉子,悄无声息地泼下一盆又一盆冷水,将刚才还火热的气氛一点点浇灭。王新军的脸瞬间涨红了,急道:“李司长!困难是有,但总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前进吧?这些技术是淘汰的,但对我们就是先进的!只要…”李为民温和地打断他,笑容无懈可击:“新军同志,别激动。我完全理解你的干劲。我不是反对研究,只是建议…要不要更稳妥一些?比如,先组织一个小范围的论证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充分评估一下可行性、风险性和投入产出比?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毕竟,国家的资源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对不对,领导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