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道门往事叶秋最后结局 > 第一百七十章诡辩(第2页)

第一百七十章诡辩(第2页)

“不瞒大师说,贫道脉是西山紫阳观中的道人,路经此地,见有两三间木棚,还有一座佛塔,心中有疑,加之对佛法有几处不明白的地方,大师离开尘世,苦修多年,恐怕对于贵教的佛法领悟的是极其的深刻,不妨今日为小道我说上一说,大师意下如何?”我也看着老和尚,如是说到。

老和尚定了定身形,侧身站立,邀请我进屋,面色如常。

我看老和尚这样,肯定是答应了我,便微微弯腰进了木棚。

木棚里陈设极其简陋,正对木门处有两张蒲团,老和尚伸手指指,请我坐下,我点了点,坐了下来。

“冒昧问一句,大师出家多少年了?”我坐下之后,微笑开口。

“贫僧出家四十年有余。”和尚如是答到,面不改色。

“敢问大师何时出的家?”

“贫僧十七随随了佛。”和尚继续答到。

“哦,大师啊,您说您十七岁就入了佛教,这都四十多年过去了,您的家人???”我欲言又止。

“贫僧乃是出家人,不问世事。”和尚平静开口。

我心中愤怒,强自按捺住,继续开口。

“大师,这山中条件如此之清苦,您为何选在这荒山野岭的来修行,自找苦吃呢?”

“人生来即是最大的苦,山中清苦,但都是肉体上的苦啊,肉体上受了苦,精神上才方能早日摆脱罪孽,得到最终的自由,世人如今皆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但物质生活再好,那却也只是表面的,不能得到内心的升华,唯有在这深山之中,吃尽百苦,才能得到精神世界的最终解脱……”

老和尚说话不紧不慢,我耐着性子听完,没有反驳。

“大师,贫道最后有一个问题想问你,纵观我大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但凡是迷信你佛教的朝代,尽皆走向衰败,进而灭亡。对比,您有何看法?”

我此时已然是愤怒至极,一直在忍耐。

“我佛教中人一心修行,不问半点世事,朝代更迭与我们有何干系?阿弥陀佛,施主,你言过其实了……”老和尚眼睛微闭,缓缓达到。

此时我大致知道为何历代佛道两家辩论,我们道门中人为何屡次败下阵。

这些只知道参禅打坐的和尚,能把自己抛妻弃子置自己的亲人不管还说的头头是道,你有何办法?一句出家人不问世事就说过去了,眼神之中似乎没有任何的波澜,父母生养他们,他们一点都不感恩,只想着自己化身成佛,好享受万千信众的供奉,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适才我问老和尚为何来这山中修行,他说的是那么的清高,貌似世人追求的东西全是表面的,只有他门追求的才是深刻的,才是内心的,世人都是傻瓜,只有他们是智者。

但凡对佛教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发现,历史上的朝代,崇信佛教的,大多都是走向衰败,这几年没有迷信的成分,而是因为佛教教人修行,教人不思进取,什么都别干,只要打坐参禅便好,不要有其他的理想,什么挣钱让自己的家人过好的生活都是表面的,不够深刻的,只有学习他们的佛法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他们讲究无欲无求,压制七情六欲,说什么七情六欲都是罪业,戒律之中还有色戒,如果天下人都信佛,全没了七情六欲,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会如何?全没了七情六欲,那他们的轮回又该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我也没有发火,冷眼看了眼前这个老和尚,心里竟然为他的家人感到一丝悲哀,养儿防老,没想到,人家出家不问世事,不管自己亲人的死活了。

心中悲戚,我没再说一句话,出了木棚,提气下了山。

南山八百里,当真是无奇不有,什么样的人都见的到,对于这些人,我不想劝什么,他们自己的路,自己去走,当然,也许他们是对的。

想到这里,我深呼吸一口,重新踏上路程,谁知道前面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怪人怪事呢?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