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秦帝大步流星的登上龙椅,满朝文武百官下跪行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帝在龙椅上坐定,庄严的扫视着满朝文武百官,大手一挥。“众爱卿免礼。”“谢陛下。”待朝臣们站起身后,秦帝开口道:“秦赵之战,大军凯旋而归,恩科也已结束。”“朕今日,封,大儿子秦冲为七珠亲王,赐号秦王,率领兵部,继续统帅三军。”“封七皇子宇亲王为七珠亲王,掌管户部,管理国库钱粮。”“封十四皇子言王,七珠亲王,掌管工部,建设国家。”秦宇和秦言相互对视一眼,立马叩首谢恩。“多谢父皇恩典!”秦帝展露笑颜道:“免礼。”“你们三人进入中书省,参与朝政,其他学子全部进入吏部,待官员升迁评级考核。”满朝文武百官齐齐下跪。“臣等遵旨。”事宜交代完毕,秦帝发问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秦宇上前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事上奏,请父皇审阅。”“呈上来。”秦帝一声令下,高公公立马将奏折呈了上来。这份奏折上禀明两件事,其一,将大秦商行归为国有,充盈国库。其二,商行各地旗下所有商铺,实施七天上班制度,上五天班休息两天。秦帝看见第一件事就已经高兴的不行,语气难掩兴奋道:“你真心愿意把商行交给朝堂?”秦宇看了一眼秦言,正色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儿臣自然心甘情愿将商行如数奉上。”秦帝总觉的老七没这个脑子,眼神看向秦言,发问道。“这是你的主意吧?商行可是你的私产,你真舍得交出来?”秦言拱手道:“儿臣也是甘心为大秦着想。”秦帝又仔细看了看奏折上的内容,问道:“说说吧,你为什么草拟这个提案?”秦言解释道:“原因无它,大秦想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必须这样做。”秦帝有些纳闷道:“哦。此话怎讲?你有何深意?”满朝文武百官,也全都竖着耳朵倾听。秦言正色道:“父皇,我大秦最高统治者是皇权,下一级是官吏,再下一级则是百姓。”“宫中皇权加在一起不过千人,朝廷各地方官吏加在一起不足万人,但我大秦的百姓却有几百万人之多。”“官员在百万人数的百姓中,就是大海行舟,举步维艰。”“所以归根结底,百姓衣食安康,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但民政不淑,百姓们民不聊生,将会导致滔天巨浪,这条船必沉。”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满朝陷入短暂的沉默后,有言官抱有疑议道:“言王此话乍一听倒是有理,但我大秦建国百年,之前也从未实行此政策,局势不也依然稳定么。”秦帝转念一想,言官说的也有道理,毕竟推行新制并非易事,如果旧制能让国泰民安,一直延续下去也并非不可。目光看向秦言,询问道:“言儿,你这个说法难以服众。”秦言拱手继续道:“父皇,儿臣并非危言耸听,之所以有这样政策,就是要让百姓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若是实行上五天班休息两天的制度,朝廷内的官员工作日期间认真工作,休息日的两天随意放松。”“拿着努力工作所得的酬劳,在休息日的时,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如成亲,生子,操办家业等等。”“这钱花出去,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让底层的百姓有的赚,而百姓的钱财,通过商行最终流回到朝廷朝政。”“循环往复,朝廷给各地旗下子民发工资,百姓们拿着工资花钱,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家里余粮越来越多,手头也越来越宽裕,大秦自然风调雨顺。”“假以时日,在大秦百万民众的共同建设下,国家越来越昌盛,国家越来越兴旺,此乃经久不衰之道。”这些话一出口,彻底消除了满朝文武心中的疑虑。这番国策有理有据,秦帝细细斟酌一番,拍板钉钉道:“言儿此话有理,朕允了!”秦言自信一笑,拱手道:“多谢父皇。”秦帝又问道:“此案现已通过,那么由谁来执行?”秦言拱手提议。“户部提案,当然由户部来执行。”秦帝沉思片刻,问道:“这户部侍郎还未敲定,众爱卿觉得谁合适担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