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变化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可不像后世轻轻一按发射按钮,导弹就可以杀敌**之外。也不像后世一个儿童也可以用枪轻松击杀一名壮汉。在这个时代,主流武器仍是刀、枪、斧、戟、戈、矛等等。如今魏国陌刀军主力战兵只有三万人,不是魏国没有那么多精良的甲胄,而是因为陌刀军的重铠甲平均需要五十斤,加上陌刀,和其他辅佐装备,足足近百斤。普通人穿上这种重甲,根本走不了几步路,更别说参加战斗力了。魏国百姓的生活水平高了,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菜色。到处都是健康的人群。尽管此时魏国不像北宋时期,普通百姓都能穿起丝绸,但是却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有衣可穿,有饭可食。现在魏国人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地各式的工厂需要工人,大量荒芜的田地,需要农民开垦,军队也需要人,几乎各行各业都是缺乏人力。人力资源缺乏,魏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首先投入在妇人身上,大量纺织工厂以及轻体力劳动的工作都开始招收女人工作。至于那些工矿以及重体力劳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是有需求的,那都会形成产业。越来越多的南洋土著被贩卖到魏国,从事重体力劳动,南洋土著懒散,那没有关系,**和钢刀会教会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加勤快。随着大量魏国汉人深入南洋,并且挑起了土著部落的战争,好处就是多了一个过时装备的销售渠道,并且可以时不时捞到一批还算不错的土著战俘。这些人用来干精密的工程可能有些问题,不过在内充当劳工还是不错的选择。在魏国南洋四镇,土著已经完全取得汉人辅兵,承担所有物资运输、后勤搬运以及营房、工事建筑等工作。不过,在魏国内部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特别是冉明发动南征战役以来,人力缺乏的情况越来越突出,魏国为了增加汉人人口数量,已经出台了新的人口生育政策。每一个妇人生育三个孩子,官府将会给其发放一头牛的补偿。如果是生育四个孩子,在免费获得一头牛的情况下,再获得一套新式耕犁或马车。五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则享受政府返税补贴,并且所有孩子都可以获得义务教育。魏国的义务教育,不是和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一样,而是采取小学全免,县学以上则需要自费。通过五年小学教育,新生代的魏国儿童,可以基本上完成脱盲,至少可以识字,会简单的算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起来。所以,这一切一切的改变,让进入关中的功勋将士变得激动起来。读书上学,这是一个良性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在古代读书识字这是士族的特权,特别是看到街道上排成整齐的队伍上下学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都穿着朝廷免费发放的学生服,虽然质量并不算好,只是最普通的细麻布,他们瞬间明白了自己的付出有多么值得。在魏国学生放学时的队伍,任何人不得冲撞。过马路上的时候,所有的车辆和行人必须让学生队伍先行。“你们听说了吗?但凡我魏军军中立过三等功以上的将士子女,可优先保送一个子女免费上县学,将来可以参加科举,只要及第,就能当官!”“当然听说了啊!”一个满脸疤痕的士兵道:“老子拼死拼活,终于拿到了一个三等功,将来说不定俺儿子还能当官呢!”“就你,只怕你祖坟上没有冒烟!”“你家祖坟才没有冒烟呢!”那个疤痕士兵道:“俺儿子刚刚上了半年学,都写自己的名字了,这是上个月俺混家寄来的信,这是俺儿子自己写的名字,你看看写得怎么样?”说着这名士兵还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毛笔歪七扭八的写着郭大年。说其话,这三个字写得一点也不好,而且郭字还写错了,不过却妨碍这名士兵四处显摆。魏国军队中识字率非常低,除了那些将门世家的子弟或者讲武堂出身的将领识字以外,普通士兵识字率不足万分之一。随着魏国的军事正规化管理,采取后世科学物流仓储式管理,这让军队也感觉到了人才紧张,当然军队会采取办夜校,培训班等方式,自己培养人才,只不过这个规模不大而已。疤痕士兵道:“就算俺儿子将来考不中科举,当不了官,可是进入军中,只要是识字,也当不了撕杀汉,既不用担心受怕,功劳也不会少!”马车上其他四个士兵露出羡慕之色,他们四个的军功等级不足,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子女获得免费入县学的机会。虽然也可以自费上县学,可是魏国由于教育师资力量太弱,不得已只能暂缓全面推广县学。现在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精英式教育为主,县学是不完全享受国家财政津贴,教育经费必须自筹。国家财政只是一次性投入校舍、教材以及少量教育资金,为了维持县学运行,除了当地士绅捐款之外,只能向学生收取。偏偏县学学生非常少,大部分郡县内的县学学生都在百名学生之内,更有甚者只有区区数十人。校舍维护、管理、以及教职工的俸禄都需要从这些学生学费中出,这样以来,县学学费非常高,一些县学学费需要每年一两万钱,最高者多达三万多钱,加上学生一年食宿费用,没有五万钱都不够。五万钱相当于普通农民将近七十亩地的收入。所以说,普通农民子弟是没有机会进入县学学习的,能进入县学的学生,至少也是小康之家。这些功勋将士的子女进入县学,非但不用缴纳学费,而且享受国家财政津贴,虽然每人每年只有区区一千八百钱,勉强够吃饭的,但是细算下来,这样开支也不算小。当然,这样更加让那些将士感觉功勋的可贵之处,这可是给予了他们莫大的恩赐,也给了他们改变人生的机会。县学,这也是冉明效仿后世中学制定的,也可以说是大学预科学校,教授的知识都是高深一些的知识,在县学内学生也会按照个人喜好,采取分科学习,同时,冉明还允许诸子百家在县学中挑选资质不俗的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如今的长安已经是魏国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拥有着大量的工厂,还有各色的人群,就在这些运送着功勋将士的车队准备渡河时,突然前面出现了骚动。原来这是一支商队正在交割,一名穿着汉服的栗特商人用流利的汉语道:“货已经到了,按照我们双方的合作协议,这是一百名少女,全部都是十三至十五岁的处女,你可以先验验货!”说着随手扯开了一辆马车的车帘,一辆加长版本的四轮马车,足足装了十个胡族女人。这些女人经过漫长的丝绸之路,一路风餐露宿,个个都显得营养不良。一个肥胖的汉商一挥手几个婆子赶紧上前验货。肥胖汉商伸手一指栗特商人:“你要的货全部在那边,两千匹上好的丝绸,只要运回去,你将获利十倍以上!”随着大量商人来往丝绸之路,丝绸的产量仍然是供不应求,和艰苦的陆上丝绸之路不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运载量大,而且收益也不错。魏国的丝绸都集中在中原或南方,反而长安的货源有限,这让大部分商人不得不忍痛提高收购价格,但是这仍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胡商与汉商之间通常都是以物易物,提前找好下下家。“不错,不错,都是等级的好货!”栗特商人眼中闪现出贪婪的目光。肥胖汉商道:“听说你们那里正在打仗?”“是啊,也不知道他们打来打去干什么!”栗特商人露出肉痛的表情:“这一次出货差点出大意外,为了打点关卡,花费足足多了三成。”“这么说来,你们那里战俘应该不少吧!”肥胖汉商道:“战俘差不多都是青壮劳力,现在魏国缺乏奴隶,以后不光胡姬我要,青壮奴隶我也要!下一次你可以带一些青壮奴隶过来,价格保证让你满意!”说着肥胖汉商伸出一根手指点。“你要一百个奴隶?”“一百”肥胖汉商露出鄙夷之色:“太小家子气了,我是要一千名奴隶!”栗特商人又打开几个箱子,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宝石和玉石,五颜六色,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这些货不错吧,怎么样?”汉商不屑的道:“真不怎么样,你如果下次再带这些东西过来,我敢保证你一定会赔光!”“这是为何?”栗特商人不解的道:“难道贵人们已经不喜欢宝石和玉石了吗?”“不是不喜欢,只是这种东西太多了,你也知道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汉商道:“你带的这种货色,南洋可以说是到处都是,那些海商都是一整船一整船的运来,你想会卖上好价钱吗?”栗特商人露出失望的神情,做生意嘛,总是有赚有赔,不过这一百名胡女,就赚上了不少。这可不是普通的廉价货色,而是当地战败贵族的小姐,她们从小就接受了精英式的教育,在一路上又接受专门的汉语培训,每一个都擅长歌舞,虽然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却也是那种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美女。两千匹上好的丝绸,价格可不算低。可知道在古代丝绸可是硬通货币,一匹良好的骏马等于九匹丝绸,这还只是次等的丝绸。上等的丝绸仅仅只需要六匹或七匹就能交换一匹西极马,在长安西极马一匹可以卖百万钱,也可以说这每一名胡女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三百多万钱。“轰!”一颗重型投石机的石弹落在地雷阵地上,重达三百斤的石弹直接砸中一颗地雷,随着地雷的爆炸声响起,巨大的石弹向前继续翻滚着,直到引爆三四颗地雷,这才耗尽了动能,停止在地面上。地雷是一招不俗的阻敌手段,但是这并不是无解的难题。在成都城西门外,谢艾命令挖土堆山,利用数万民夫日夜不休,终于在三天三夜间堆起了一座三十余丈的土山。等这座土山堆起,谢艾命人把准备好的重型投石机搬运到土山上,一日间已经运到土山上二十四部重型投石机。这二十四部投石机从土山上向成都西城发射石弹。重型投石机发射的石弹可比弩炮重得多,虽然准头有限,可是用来引爆成都城外的土雷,显然是足够了。居高临下的重型投石机虽然只能把三百斤重的石弹投掷到四百步的距离内,仅靠着石弹巨大的动能,只要是有地雷,通通被引爆。短短一天功夫,谢艾就利用投石机清空了西门外的地雷。随着地雷被清空,谢艾投入了五辆井阑,井阑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登高攻城器具。推测是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的,但后来楚王用井阑去进攻宋国。墨子用火来防御井阑的进攻,井阑行动力很慢,往往很容易被破坏·井阑是移动箭楼,可攻击城墙上敌军的攻城兵器。架上它,任何兵种都可远射。一般搭至三层半高,底下安上滑轮,居高临下移动扫射。特点:范围广,对动态打击力强;弱点:移动慢,没近身作战能力。此时谢艾打造的井阑车,和历史上的并不一样,首先随着魏国大量开采矿山,为了方便运输,此时魏国已经发明了轨道车,利用轨道,可以提高运输量和运输效率。所以这五辆井阑都是采取轨道前进的方式。而且更大的改变是上面的箭塔更大,不仅布置了一具八牛弩,一具弩炮。随着这五辆井阑车的投入使用让成都守军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终于成都西门被打开了,莫约两千守军勇士出城破袭。目标不用说就是五辆笨重的井阑车。只是谢艾早已料到了成都守军不会束手待毙,所以早已调五千轻装骑兵保护井阑。守军刚刚出城,就被早已严阵以待的轻骑兵以骑射的方式射杀近半,余者皆狼狈不堪的逃回城内。谢艾的眼睛从望远镜上移开,有点无奈的道:“我们还是不善于对付这种坚固设防的城市,士兵的伤亡居高不下,物资的消耗也比运动战更多。”魏国的部队从来就不太适应这种依靠人命去堆砌的战斗,它更喜欢大开大合的包围歼灭战,更适合那种快速挺进切割敌人的阵地,然后几万几万的抓俘虏那种战斗。没有办法谁叫冉闵组建的魏军是以胡骑为作战目标,在成军之后基本上把胡骑当成了首要目标,所以他们更擅长野战,喜欢野外硬碰硬的战斗。至于在一个充满建血腥的城池攻守战,魏国军队尽管已经经历了许多次,不过依旧不能有效的适应这种战斗。其实也不是不适应,只是冉闵也好,冉明也罢,他们都无法做到漠视生命。古代的城池攻守战,说穿了就是单纯的拼意志,拼消耗。几乎都是一命换命的打法,再优秀再勇猛的士兵,哪怕是装备再好,一颗滚木,或者一盆火油,都可以轻易要了他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