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 第957章伊尹(第1页)

第957章伊尹(第1页)

第957章伊尹谢道韫听说冉明又让冉昀和冉昐外出巡游,心中甚是不乐意:“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路,儿子难道臣妾不能教吗?”“教?”冉明不由得嗤笑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男子汉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磨砺出来的,身在宫闺长于妇人之手,整天被一大帮宫娥宦官围着、护着怎么去磨练?”谢道韫悠悠叹了口气,不再言语。“这是咱们冉家的祖制,不得违背。”冉明道:“元皇帝(冉隆)以下,冉氏历代子孙皆自幼从文习武,以小卒身份磨砺军伍,高祖烈武皇帝(冉瞻)十二岁丧父,继承冉氏乞活军,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方才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太祖武皇帝,同样十二岁丧父,双肩亦担起振兴家祖的重任。朕虽不才,也十二岁磨砺军伍,我冉氏一门数代坚韧,才有今日之江山社稷。”冉明看着谢道韫心中不忍,暗自垂泪,就劝慰道:“你啊,就是把昀儿、昐儿他们看得太重了,你们所有人都把他们看得太重了,因为看得太重,便怕他们出意外,怕他们有危险,更不敢给他们苦头吃,这样其实非常不好,温室里的花朵,注定无法承受暴雨的摧残,所以,他们要成长,这是必然之路,也是必须要承受的代价。”谢道韫擦干眼泪,微微顿首道:“这些道理,臣妾不得不懂,只是割舍不下。”“其实这一路出行,虽然有数千里之遥,不过却不用担心!”冉明道:“我们这一代,还有匹马纵横、千里远征的机会,到了昐儿、昀儿他们这一代,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他们只能巡游,如今大魏虽然不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是绝非十数年前乱象丛生。昀儿和昐儿,他们巡游,苦头多少会吃点,安全问题倒不至于出现。”皇长子冉昀在一队精练御林军骑兵的护卫下,出了邺城过黄河,经济阴过梁郡,进入淮地。在江淮地区,自从五胡乱华以来,这里汉胡犬牙交错,战乱不休,民生和基础设施破坏非常大。不过,由于魏国自从统一以后,再也没有发生战乱,而且这里也不再是汉胡交界前沿,虽然不时的看到因战乱毁坏的断壁残垣,然而,却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惜日白骨成堆、赤地千里,却成了记忆。虽然大地渐寒,然而淮地作为南北中转之地,反而因为农忙结束,人力充足,倒出现繁忙的景象。虽然这里不比邺城腹地,却也逞现了一种盛世繁华的景象。淮地是魏国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所以这里的铁路施工仍紧张不已。过了相山,冉昀感觉自己身边百骑护卫太过显眼,尽管御林军骑兵穿了便装,可是他们行伍气息太过明显,几乎与普通格格不入。冉昀感觉这些地方官在看到自己之后,就知道是京师高官子弟、百般奉承。所以就让护卫脱离近身防护。这样以来,冉昀身边只剩下寥寥数骑。进入汝阴境内,冉昀就遇到了一个上来搭讪的书生“兄台这是要去哪里?”冉昀道:“在下读得闷了,便四处走走。出了邺城一路往南,循着阡陌,贪看这一片又一片的新田亩,竟然走到这里!”那书生点头道:“读万卷书,行**路,这样才不会成为书呆子。”“想必兄台也是如此?”冉昀笑道。“这是自然!”书生道:“在下伊尹,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冉昀听了这话,顿时感觉好笑,尹就是古代时期的掌印官的意思,想来这伊尹的父亲也是一个官迷,想让儿子将来成为官员。所以才会取这个名字。冉昀刚刚想自报家门,突然想到冉明的嘱咐,就改口道:“在下姓谢名昀。”“兄台是陈郡谢氏吗?”伊尹态度变得恭敬起来。冉昀淡淡的道:“王谢子弟又如何?庶族寒门又如何?今上废九品中正制,开科取士、量才适用,门阀和庶族有区别吗?”伊尹感觉冉昀甚是无礼,心中甚为不忿,他见冉昀衣着不俗,而且顺从彪悍雄壮,显然家资不菲,不过见其言行,想来不会是陈郡谢氏或敦煌谢氏。虽然陈郡谢氏如今风光无限,可是自从敦煌谢氏出了一个谢艾,历任凉、魏两国四朝长盛不衰,如今也算二流士族了。伊尹在心中暗道:“此人非是谢氏子弟,又没有西北凉地口音,想来既非二谢,定是下等士族,弄不好就是满身铜臭的商贾子弟。”不过,伊尹此时囊中羞涩,路上跟着冉见冉昀不凡,就想搭一个顺风车,昀蹭吃蹭喝,所以心中的不快就一扫而去,而是道:“谢兄这是要去建康吗?”“不是,而是去广州!”冉昀道。伊尹道:“甚好,广州不走水路,就会经过建康,不知能否与谢兄结伴而行?”冉昀心中一怔,他对伊尹这种快速变脸的态度甚为不喜,然而却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愣了一会儿,就道:“好!”护卫冉昀的统领一听这话,顿时大急,路上来了一个来历不名的人,对冉昀的安全保护工作来说,难度无疑大增,就道:“公子,我们……。”冉昀道:“路上有人相伴,那有什么打劲的?”护卫统领低声道:“这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实诚人。”冉昀道:“观其穿着言行,应该是囊中羞涩,想伴行打打秋风而已。咱们手的是钱,又几个来打秋风的人也吃不穷咱们。”护卫统领道:“打秋风倒不打劲,只是这伊尹恐怕来意不简单。”“你这双眼睛倒是毒啊!”冉昀道:“恐怕你这次就要走眼了,他还真是一个打秋风的人。”话说这伊尹与冉昀一同上路,倒果然是跟着蹭吃蹭喝,不过这伊尹倒是一个妙人,时常话说妙语连珠,就连那些护卫也被他哄得神魂颠倒。有了伊尹的存在,冉昀一路上倒也不寂寞。建康城(既今天南京),如今这里早非已惜日东晋国都,所以自从失去东晋行政中心的政治地位之后,江南大族大都迁移,如今建康却日渐衰败。在迁走江南四大士族之后,如今建康却迁进不少南洋土著。伊尹看到这一幕道:“如今大魏南洋土著越来越多,特别是江南之地,更是涌进大量南洋土著,可别被他们鼓动闹成什么风潮才好!”“什么南洋土著?来到这里,皆是我大魏之臣民。说的是一样的话,遵循的是一样的规矩!对于此事伊兄,你也不用如此。”冉昀道:“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就算有什么不测之心,但一个我大魏铁血雄师,定教会他们什么是畏惧!”伊尹道:“为政之道,当防微杜渐……”“却更当海纳百川!”冉昀奇道:“当初之匈奴何在?当初赫赫不可一世的鲜卑何在?如今我们大魏是人少地多,所以才应该引进各族人民。““就是因为他们来得太多太快,所以尹之才担心!”伊尹不安地看着冉昀:“谢兄,历朝历代引狼入室的例子还少吗?要知道人心难测啊!”冉昀道:“人心难测,但手里有没有兵权政权却是看得见的事情!放心吧,这个度我想朝廷诸公会把握的。只要他们一日没有走进中枢,便干不了他们一开始想干的事情。”冉昀不是后世之人,冉明却非常清楚,民族政策绝对不能肆意更改,千年的经验告诉了冉明,绝对不能纵容。像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他民族打着民族解放的旗号造反,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然而**之后,为了推翻毛**的政治经济措施,消除毛**在中国的影响,所以太宗一朝政治路线就变得了两个凡是,凡是毛**拥护的政策,他们全部反对。凡是毛**反对的事情,他们一律赞成。结果被毛**打倒的各民族专政首领和宗教领袖,纷纷咸鱼大翻身,当局打着落实少数民族的政策,无原则无底线,结果三十多年计划生育,至少五亿汉族婴儿被强制性流产,而汉民族在各个方面被成为打倒的对象、在所谓的开革开放中,汉民族反而成了二等民族,下等国民。结果是非常显然,当局的政策并没有让那些野心家满足,反而处处作对,无论是**还是**,如果说没有当局某些人的支持,绝对也没有今天的火候。冉明在国家民族政策中,绝对不会像后世那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冉明知道历史告诉他,那样只会吃力不讨好。打压大多数人,拉拢少数人,显然这是白痴才会干的事情,然而政客不是政治家,就是因为政客毫无原则和底线。伊尹道:“若是将来,他们进了中枢呢?”冉昀道:“咱们大魏的体制,你倒现在还没有看出来吗?要想成为首相,首先要有完备的政治资历,像如今首相王简公,他曾是晋阳令,在晋阳令上做了足足七年,然后是太原国(郡)佐事、长史、太守最后到并州刺史部别驾,这一任经历又是十年,十七年为官经历,这让王首相进入中枢,然后才是尚书省左丞(正四品,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王首相做了五年左丞、然后再升为尚书仆射三年。这最后才升为尚书省尚书令。王首相在为官二十七年后才升为内阁首相。这些其他部族的人,要想进入中枢,需要在地方为官至少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需要为官政绩显著,每上升一步,需要相应的功绩,这样的过程非常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观念和理想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伊尹沉吟道:“若是慢慢来,也许为害不剧,但要是突变呢?”“突变?”冉昀怔了一下道:“他们手中没有兵权,怎么突变?”他说到这里心里一突:“兵权?”却是被自己无意脱口的话给触动了。“是啊,他们没有兵权!”伊尹道:“这是陛下最英明神武的地方,如今大魏行政系统已经慢慢成熟了,而军队系统同样成熟了。在以后非天子门生,非大魏皇家军事学院一系的将领,在军队中也休想出头,而且无论将领还是军士,他们都不会背叛陛下,所以任何试图颠覆大魏的阴谋,都将无处遁形。”冉昀在伊尹走了之后,陷入了沉思。冉昀可以想象,伊尹的遇见,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有可能这就是冉明安排的。目的就是考核他的心胸和理想抱负,只是冉昀感觉自己好蠢,自己说了这么多话,万一说了让冉明不满意的话,太子之位就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