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王羲之书法简介 > 第301章安石见闻录(三)(第1页)

第301章安石见闻录(三)(第1页)

第301章安石见闻录(三)谢安注定不是一个会当九品小官的人,就算冉闵愿意给他一个七品官,谢安也肯定不会接受。在东晋,无论是朝廷还是桓温,对谢安可是大加赞赏,对他也多次的征辟。谢安向来都是推辞不受。正如那句话,得不到的总感觉是最宝贵的,谢安通过这种炒作,算是把他的名气提上去了。萧竟听闻谢安要去邺城看看,他仿佛像明白了什么,淡淡的笑道“石安兄去邺城看看也好,说不定还有机会见过陛下呢!”谢安摆手道:“吾乃落魄之人,岂会屈尊降贵接见吾!”萧竟显然不同于一般落魄士人,他北上魏国,肯定是做足了功夫。“石安兄有所不知,陛下时常会微服私访,在民间发现贤才,也会破格重用。像盱眙陈敎,新蔡田仇、江陵人蒯坚都是陛下在民间慧眼识出的英才,三人自上任以后皆表现不俗。”谢安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冉闵的用意。现在东晋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相反,人才太多了。当然谢安心中人才,远不足成为国之支柱。但是魏国不同,魏国初建,到处都需要用人。由于魏国长时期动乱,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读书人不是在战火中丧命,就是远迁晋朝,再或者退隐山林。所以现在魏国是官位多,而人才少。衙役带着谢安、萧竟等读书人来到一个排除检查的地点,这里主要是检查有没有传染病,这个时期的传染病医学并不完善。魏国目前能做的就是让那些医术并不怎么高明的医生,看看这些流民中有没有皮肤溃烂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检查这些士人速度比较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落魄的士人也比普通百姓好点,在这个时代尊敬士人是普通现象,哪怕那些吃上不饭的百姓,看到士人困难也会尽可能的帮一把。这三十多名士人精神状态都很好,虽然大部分儒衫破旧,总算干净。衙役打量着谢安等人,陪笑道:“诸位先生稍等片刻,马上就好!”一个帮闲捧着一叠衣服走了过来,冲众人道:“请各位先生挑选衣物!”谢安笑道:“吾可没有钱。”帮闲道:“这不需要钱,免费的。陛下有旨,各地官府必须善待进入魏国的士人。只要进入安置救助的士人,就可以免费获得两套衣服。”萧竟看到这送上来的衣服,都是上好的细麻织成的,做工也很精细,如果在晋朝时,这一套成衣,恐怕就需要万钱。而兰陵萧氏并不是大富人家,即使他拥有五六千亩田,一年收益不过三四百万钱,这些钱需要养活族中上百口人,分摊下来,人均并不算多。就算是萧氏直系子弟,一年的衣物也不过三四万钱。能穿上细麻布都算不错了,至于丝绸和锦缎,只有嫡系子弟才能拥有的福利待遇。更让萧竟惊喜的是,这两套成衣不仅包括外衫还有内衣和鞋帽、袜子。细算下来每个人差不多要超过三万钱。不过萧竟不知道的是,魏国自从冉明创建华夏商盟,就使用流水线集成生产的方式,打破原来的家庭作坊式的落后生产模式,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现在魏国无论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都不足原来的三成,有的甚至降至一成以下。就像成衣,机械织布一匹布成本才一百五十钱,做成成衣,成本仅在五六百钱左右,加上运输的销售利益,像这种平民衣服,仅卖千钱左右。谢安手里捧着发放的衣服,心中感觉沉甸甸的,他暗付道:“冉闵为了拉拢士人,真舍得下本钱!”谢安在心中细算了一笔帐,今天他们的饭菜,如果在晋朝差不多在六七百钱上下,加上那种昂贵的青茶,恐怕一顿饭就需要八百钱。加上衣服,足够养活五个士兵半年的开支了。接着谢安等人被衙役带着开始陆续进入澡堂洗澡,理发,最后全部都换上了新衣服。有道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换成月下白儒衫的谢安,显得俊雅不凡。特别是身上流露的气质,让人不敢等闲视之。谢安走出广场,看到了那些流民。他猛然一愣,这些流民百姓也差不多都换上的新衣服。当然百姓的衣服质地要比他们士人所发要差许多,都是青灰色的粗麻布缝制的。这些流民原本大都衣不遮体,现在倒似模似样了。更让谢安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流民的衣服上都印刷着字。“房记剪刀天下最好!”“戴记货栈质优价廉。”“牛记耕具坚固耐用。”“刘氏贷记薄利优惠。”。。。。。。。。。谢安愣了半天,看着一脸喜气洋洋的百姓。“敢情这些魏国商贾,把广告居然打到流民头上了?”萧竟笑道:“现在我明白了,我想这些新衣服或许不是魏国朝廷发放的,而是那些商贾赞助的。。”“商人逐利,他们会如此仁义?”谢安显然难以置信。“就算是打广告,可是这些百姓又不识字,有什么用啊!”萧竟道:“流民不识字没有关系,总有识字的人啊。这些流民进入魏国之后,他们就会被分到蓝本户籍,据说是归化籍,表现良好的就会转成国籍,可以享受国民待遇。他们肯定会辛勤劳动,也会四处活动,人只要一走动,这广告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出来了。外地来的客商还有那些士人就会解读这些广告,口口相传,这广告也就打出去了。”其实萧竟猜测得不错,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商贾为了打广告无偿援助的。在这个时代,商贾的地位非常低,甚至不如自由民。他们再富在政治上却没有地位。可是冉明组建华夏商盟,就给商贾们一个希望,他们的子弟可以进入冉明创建的书院求学,并且承诺将来学成以后,将来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做官。这一个优惠可以说是商贾们最心动的。冉明现在是天下间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不以歧视眼光看待商贾的权贵。这些商贾慢慢的和冉明结成了一个利益联盟。他们想从冉明那里得到利益,尤其是政治利益。冉明就在创建商盟时给他们画了一个大饼,这些商贾就产生了意样的心思。他们支持冉明,哪怕是亏本也要支持冉明的政治举动。因为这些在商海中沉浮的大鳄们,都想效仿吕不韦。很自然,经过冉明从中调和,冉闵与商盟达成共识。在惠及社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可以封爵,享受见官不拜等政治特权。商人们一下就疯了,他们富得流油,特别是在战争动荡期间,更是大放国难财。可是他们再富,也想获得世人的尊重。机会出现了,他们岂不把握?就这样,在魏国吸引流民的举动中。大小商贾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冉闵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首批无偿援助魏国粮食三十万石,成衣三万套,八千万钱的张询获得马邑伯的爵位。同样实力稍次的王成则付出二十万石粮食,一万套耕具,封了一个杞县男爵。下面的事情不用宣传了,商人是争相出力,一副你不让我出钱,我跟你急的架势。这个时候,刚刚换上新衣服的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他们高叫道:“我有新衣服了,我有衣服了!”一个莫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刚刚洗过澡,也换新衣服,她兴奋的道:“娘亲,你看妞妞是不是变漂亮了?”母亲疼惜的看着女儿,感觉自己亏待了孩子。自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自己还没有给她添过一件新衣裳。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孩子的第一件新衣裳是在这个时候得到的。虽然是粗麻布,以往也就五斗粮就可以买一匹的粗布,可是她却不舍得买。“妞妞当然漂亮了,妞妞是最漂亮的。”母亲眼睛里有点湿润了。就在这时,一个衙役道:“这是你们的被褥和换洗衣服,你们的这些破烂就给我吧!”母亲有点舍得,包裹里两件衣服,才穿了五年。处于天下的畏惧,她怯怯的道:“这衣服还能穿!”衙役道:“不能要了,如果带着这些东西进村镇,容易引起瘟疫,所以必须烧掉!”“烧掉啊!”话语中还有浓浓的不舍得。衙役道:“怕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们好好干活,在咱们魏国不用愁吃饭穿衣。”这样的情景一幕一幕上演的,成堆的破烂衣物都被堆放在一起,浇上猛火油,然后点燃了。熊熊燃烧的大火中,隐隐有阵阵哭声。谢安感觉有点难受,哪怕在晋国丰收年景时,百姓的日子依然很苦,粮食丰收,粮商就会拼命压价,他们的收成甚至不如收成不好的时候,吃饱都难,更别说穿衣了。就是刚刚流民发放的那条小鱼,恐怕不少人是生平第一次吃到鱼。有一部分流民,开始排队领他们的归化户籍,这是他们的身份证。凭借着归化籍,他们首先可以得到大魏国的军队保护,财产和生命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生活的希望。谢安当然不会真的去做什么官吏,他还想继续看看。谢安趁衙役不注意偷偷的走了,离开流民安置点。刚刚来到了汇合点。谢琰不可思议的道:“父亲,你怎么出去转了一圈换了一件新衣服?我记得刚刚才你走的时候没带钱啊!”谢安扯了扯这身新衣服,成衣非常合体,特别是月下白的颜色,让他非常喜欢。“这衣服不用钱,白送的,为父不仅赚了两套衣服,还吃了一顿免费餐。”不一会儿,谢郎、褚闲也回来了。谢安又开始上路。谢安等人顺着官道继续西行,然而走了半个时辰,就遇到了座弥漫着泥土芬芳的新村镇。刚刚开春,霜冻还没有完全化。可是这里的百姓正干得热火朝天。这里应该是一处刚刚起建只有雏形的村镇,看外围轮廓,差不多有一百多户的样子,女人和泥男人则是蹲在屋顶上铺草。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唱着动人的歌谣,飞快的奔跑着,有的拾柴火,有的则是帮助大人们挑水。所有的流民脸上都露出阳光的笑容。一个牙齿都掉光的老汉在村口扶着石磨,笑呵呵的看着忙活的人们。这是一幅非常唯美的画卷,非常**的情景。谢安慢慢的懂了,他从这幅画卷中读懂了魏国和晋国的不同,这里充满了希望,而晋朝却暮气沉沉。PS:昨天有点不好意思,喝得有点多,早早就睡了。今天补回来欠更,晚上再更新一章。说实话,现在的工作很累,又是不在家里,住单位宿舍,里面太吵,室友时常打乱我的思路,让我苦不堪言。这里不是城市,只是戈壁滩,连租房都租不到。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四月份,我休假,到时每天两更,不低于七千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