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画舫之上,左右各自有题诗一句。
左侧迎风飘扬的是那“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右侧是那“遍看考榆花,不似师师好。”
两句诗皆没有详细描写这位花魁的容貌如何如何,却引世人无限遐想。怎样的姿容,是一笑千金少的?
当真整个考榆坊的千百朵“花”,都不如这位师师姑娘?
只是,画舫之上的诗句究竟是否夸大其词,唯有花了重金见过这位姑娘的人知晓。
而那位传说中的师师姑娘,坐在画舫房间之内,面戴薄纱,靠在窗边,让众人只能隔窗看见一位女子的身影。
哪怕各项相望,亦能看出女子紫色不凡。
这些男子想象中的她,有千百种模样,然而她却只有一种模样。
世人便是如此,越看不清的东西,便越好奇,越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此起彼伏出声招呼那位师师姑娘的男子们,大多“空口无凭”,身上没几个子儿也敢向她许诺千金万金。
徒凭一张嘴,就痴心妄想哄得美人露面。更有甚者,出言不逊,嘴上没个把风的,满嘴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似是见惯了这般场面。
船上那位姑娘,早已对此习以为常,宠辱不惊是她的基本功。
自幼便在这画舫之上长大,读书写字,弹琴作画,接待客人,侍奉客人,皆在水上。
女子自认一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漂来漂去,见过的男子不少。
有的的确确一掷千金只为博她一笑的贵公子;有慕名而来积攒了好久的银两,为了见她一面耗尽家财的傻小子;有出身名门世家的纨绔子弟,上船后还未聊上几句,便开始毛手毛脚没个分寸的;有年事已高的文人骚客,只是冲着自己青楼才女的名号远道而来,不为一亲芳泽,只为闲聊诗词歌赋的,临了,还会赠诗一首。
各种各样的男子,她都见过,所以对于诋毁也好,赞美也罢,早已再难在她心中掀起半点波澜。
提不起兴趣,而已。
若要问她为何还愿意留在这考榆坊,留在这画舫之上,甘愿做一位毁誉参半的风尘女子。
她也不知道。
她离开这里,也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天下何处不漂泊?
若漂到哪里都一样,那么还是漂在熟悉的地方好一点吧?
她如是想着。
那画舫离得近些了。
“麻烦让一让。”李子衿有些恼火,周围那群男子都快把这么个小地方给挤烂了。
少年虽年纪不大,然而有筑魂境剑修和明窍境武夫的底子在,若真想与人争一处立足之地,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运转灵力外加一口武夫真气,让自己立于“不倒之地”,只是如此一来,必然会有不少人被他给挤进河里。他与这些人无冤无仇,真要如此行事,未免太过暴戾。
只是在人声鼎沸的考榆河岸边,人人都在嚷嚷着想要登上画舫一亲芳泽,然而那位花魁如何能听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