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客栈中,李子衿与红韶各自向柴老爷、书铺老先生、胖厨子三人告别。
纸人无事离开前,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抱住柴老爷那只香火小人,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再跟它那好兄弟夜宿锦鲤池。
香火小人第一次正经起来,让无事好好修行,争取早日成个“人”,彻底摆脱纸人的身份。可不要到时候等他都靠吸食香火,体型增长后,无事却还是那么个小个头,那两人便做不成兄弟了。
离开之前,李子衿以翠渠剑在飞雪客栈竹亭内的石板上,刻下一行小字。
记得此前少年问柴老爷,是否也如折花楼楼主一般,有所求所以帮忙,中年掌柜否认了。
此事用不着说谎,所以李子衿从那时起,便将这位中年掌柜当做了朋友。
大师兄,小师妹,各自牵马,缓缓走出城门。
李子衿站在城门处,回望一眼。
他和小师妹,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冬天?
回想起来,仿佛昨日才来此地,唯一不同的,就是来时的枫叶变成了地上的积雪。
气候已经逐渐转暖,天地间的白色,隐隐有被春色掩盖之势。
启程之前,头别玉簪的白衣少女也回头看了一眼,眼神中有不舍,有犹豫。
李子衿也不催促小师妹,红韶依依不舍,他又何尝不是?
也想留在金淮城,听胖厨子的插科打诨,看无事与香火小人的吵吵闹闹,去大娘面摊陪小师妹吃上一碗······两碗面。
听书铺老先生向小师妹解答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讲一些典故,说一些道理,自己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陪二狗走一段泥泞小巷,听男孩讲述学塾间的趣事。
李子衿没上过学塾,在郡守府时,郡守老爷李建义都是专门请先生上门教李怀仁读书写字,而那时年纪同样不大的李子衿,便作为书童陪伴李怀仁。
虽然没见过杨二狗口中的邻桌阿娇,少年却也可以根据他的描述,想象到那是一位很好的姑娘。
虽然没见过二狗口中的老先生,却也可以想象到那位教书先生气得胡子翘上天的滑稽模样。
除去一开始花间集那位不速之客之外,少年与小师妹在金淮城的三月时光,其实算是过得相当安稳闲适。
这里很好,这里的人们,也很好。
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金淮城可以是劳顿旅途中的一处歇脚点,可以是少年少女躲避风雪的温室,可以是李子衿认识鸿鹄州的“第一幕”。
却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李子衿很清楚这一点,来到金淮城的第一天,他就是抱着过冬的目的在这里住下的。
“走吧。”白衣少女缓缓开口,似是最终下定了决心,转过身,打算翻身上马。
李子衿打趣道:“不再看看?”
红韶摇头,“师兄,你说过,人这一生,终究要向前看,我也想像师兄一样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