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正交谈着的于欣瑶转眸间瞧见了她:“三妹妹,你还不曾见过我阿兄吧?”
大房这位长子因着隶职刑部,常年忙的脚不沾地,家里的大小事也极少出席,二人确实不曾打过照面。
她俯身:“见过堂兄。”
于立轩颔首:“三妹妹不必多礼,想来瑶儿多要一盒栗子糕是要与三妹妹分享,明儿我买来便让小厮送去。”
“多谢堂兄。”
她看了眼天色,“堂兄,二姐姐,瞧着天色不早了,妹妹先告退了。”
于欣瑶不认同:“怎的不用了晚饭再走?”
她笑着:“我还得去一趟母亲那,也好将我们后日要出门一事通报一二。”
如这般几位姑娘都要出门的情况,一般是要告知主母的。
于欣瑶也反应过来,她只好点头:“行,到时候我做的夏衣也给你送一套过去,咱一同穿新衣服去诗会。”
“那妹妹便不跟姐姐客气了。”她稍稍俯身,接着带着玉润往外走去,这一次脚步快了许多,直到走出院子才缓缓慢下来,面上的笑也一点点抚平。
玉润似有所感:“姑娘怎么了?”
她垂眸,方才的画面仍盘桓在脑海里,直到于立轩的模样逐渐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她许久许久不曾相见的人。
阿兄。
她别过脸遮掩神色,接着从怀里拿出从谢成锦那得来的线索,只见上方写着:“于溪竹功名已被顶替,顶替之人乃是一寒门子弟,名周宏方。”
功名被顶替绝不是偶然,这个周宏方很可能是知晓内幕的人。
秦家的诗会广邀贤才,不看门第,不知这周宏方会不会在其中?还有此前在书房瞧见的宁字。
没能等到应答的玉润忍不住再出声:“姑娘?”
“嗯,”她回神,“对了,还有一事需得交予你去办。”
若想引于意柔入局,没有他可怎么行?
她拿出一香囊,正是当初从于意柔那拿的那半成品,她将香囊递出:“你补上几针,然后送去宁王府,就说我有事相谈,请赵郎君后日秦家诗会,一定要来。”
——
两日后,秦家
因着诗会是秦家郎君和姑娘牵头,又是年轻人的活动,孔氏便不曾前来,只让几个姐姐妹妹注意时辰,莫要回的太晚,自然也叮嘱了于溪荷一番,多结交些人,好给她那没用的儿子铺路。
为了顺利出门,她自是低眉顺眼应下。
“于家姑娘来了!”秦家姑娘笑着走来,她稍稍俯身,“几位姐姐妹妹安好。”
于溪荷几人也俯身回礼。
秦家姑娘是个自来熟,她挽了上来:“姐姐病好些了吗?我听说前些日子那些个花会酒会的姐姐都推了,没曾想回到我这来,我收到回帖时都高兴坏了。”
于溪荷也笑着应:“前些日子实在是病的起不来身,近来才安稳了些,我常年养在外头,没看过几本书,正巧来你这熏陶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