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李嘉诚讲给年轻人的财富课 > 准则九 做事要动脑,三思而后行(第1页)

准则九 做事要动脑,三思而后行(第1页)

准则九做事要动脑,三思而后行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家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在这个方面,李嘉诚是当之无愧的智者。冒险之前需谨慎人人都有冒险精神,可是很少有人成功。因为那些人忽略了一个前提:精确的分析判断。提起李嘉诚,海内外无人不知。特别是他在地产业的卓越贡献,更是让前后左右赞叹不已。有人说:李嘉诚横扫香港地产业。也有人说:香港地产业自愿让李嘉诚自由行走。那么,李嘉诚是怎样驰骋于香港地产业的呢?20世纪5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已进入繁荣时期,但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李嘉诚果断地看出,投身房地产业的时机到了!于是,从1958年开始,他就步步为营,有计划有选择地购买房产、地皮。首先,他在香港北角购买了一块土地,建筑了一座12层大厦,从此拉开了房地产生意的序幕。接着,他又在柴湾购买地皮建楼。两座大厦总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不久即顺利出手,陡赢一笔。李嘉诚有个卓越的智囊团。50年代末,他的智囊团提供的各类信息表明:香港将步入工业化时代,而为了促进这个时代早日到来,“港英政府”将实行高地价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李嘉诚看准势头,当机立断,买下了新界电门乡的一块地皮建造工厂。60年代初,李嘉诚属下长江公司起家的塑胶花生产走向低谷。面对这种形势,李嘉诚下决心将工厂部分转产,迅速大规模进军地产业,在地皮上大做文章,短短几年内便买下了上百万平方米的地皮和旧楼。不久,香港地价房价暴涨,李嘉诚由原来的千万富翁一跃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香港地产业的大亨。李嘉诚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则体现在6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搞得香港人心浮动,投资骤减,房地产价猛跌。于是,一些商人纷纷抛售地皮,以防万一。此时的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几乎全部资产转入地产业,光买不卖。在别人眼中,他简直是疯了。而李嘉诚独具慧眼:“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干脆别干。”可以说,这么一干,李嘉诚的地产事业进入第二个高潮时期。与之相比,当时一些目光短浅的商人,却日夜担心大陆会不会以武力收回香港。于是,纷纷贱价出售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工厂、商号、酒楼、住宅等,携款迁居国外。李嘉诚却始终持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观点,认为大陆的动乱只是暂时的现象,中国也决不会对港英当局动武。李嘉诚公开宣称:“你们大拍卖!我来大收买!以后,你们有追悔莫及的那一天!”于是,他一座接一座地廉价买进大楼!还趁建筑材料疲软之时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到了70年代初期,香港地价再度回升,房价上涨。而此时的李嘉诚已经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大楼和厂房,不久即全部出售,利润成倍增涨。李嘉诚频频成为股市和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有什么秘诀呢?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或许只有李嘉诚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惊人之举含有多少赌博成分。客观地说,李嘉诚的行为是带着冒险性的,说是赌博也未尝不可。但是,李嘉诚的赌博是建立在对形势的密切关注和精确的分析之上的,绝非盲目冒险。那么,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李嘉诚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如果这个产业仍处在向前发展的阶段,只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才暂时处于低潮,就应选择在这个“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了。这个时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俗话说:无风险不成生意。因此,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十拿十稳,多少有一点冒险成分。风险有多大,利益有多大?这就需要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些胆子大的商人,只要有五成胜算就敢冒险;胆子小的,非有八成以上胜算便不敢采取行动。一般来说,风险与利益成正比。前者敢于冒险,很容易倒大霉,也很容易暴发;后者比较稳妥,却难求快速成长。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当别人算到不足五成胜算,而自己却算到有六七成甚至更高把握时,便意味着发大财的机会来了。李嘉诚正是靠着这种机会快速发展的。当然,这取决于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李氏箴言: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