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中医浮针是什么意思 > 第六十六章 子夜赴约(第1页)

第六十六章 子夜赴约(第1页)

凉州的夜色来的极快,外面的天幕已浸染了一层墨色。

此时的屋内,楚潇潇手捏信纸小心凑近烛火,火舌疯狂地舔舐着纸张的边缘,迅速蔓延开来,将那寥寥数语和并非工整的字迹一并吞噬,最终化为灰烬,散落在砚台之中。

她用竹签子轻轻拨散余烬,翻来覆去看了一遍,确保再无只言片语残留。

李宪看着那最后一点火星熄灭,心头却好像被这火苗灼了一样,莫名的焦躁感伴随着心头的疑虑瞬间袭来。

“潇潇,虽然我们决定赴约,可我还是感觉心里不得劲,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封信…大有‘请君入瓮’的意思…”

思虑再三,他还是将心中的疑惑和担忧说了出来。

楚潇潇转过身,烛光映在她冷静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轮廓,眼神十分坚定,并无半点犹豫:“王爷,我明白你的担忧,这封信来的确实突兀,个中风险犹未可知…”

她顿了顿,踱步至窗边,低头沉思道:“但正如我刚刚推断的那样,正因为其如此突兀,反而降低了是郭荣设下圈套的可能…”

说着转过身来,目光看向李宪,露出一丝带有玩味的笑容,“我们堂堂的寿春王殿下,难道会认为一个镇守边关的大将军,为了刺杀朝廷命官,阻挠办案,而采取朝着刺史府内扔石头传信这种几岁孩童才会采用的方式吗?”

“这…”李宪闻言一愣,转而忽地大笑一声,“说得在理,是本王没有反应过来,哈哈哈…”

刚刚楚潇潇给他指明信中一些关键信息的时候,他便已经相信楚潇潇的分析,只不过是这封信来的太是时候,正好在两人从济世堂返回的第一时间,未免让人疑心。

结合来到凉州几次三番遭遇刺杀的情况,让他不由得为楚潇潇的安危而感到担心,而他自己又受着伤,万一真的发生意外,自己这双手别说提着宝剑了,就是挥拳都难,这还谈何保护。

这时,楚潇潇看出了李宪有些落寞的神情,又向下瞥看到他那被白布包裹严实的双手,眼中的厉色忽地缓和了几分。

“不过…王爷的忧虑自然也是正常的,这封信出自谁的手,又是经由谁送来的,都不清楚,我们现在就和瞎子聋子一样,看不到一点行踪,也听不到半点风声…”

李宪闻言抬着耷拉下去的脑袋,眼中惊喜地望向楚潇潇,“潇潇的意思是…本王没有想错?”

楚潇潇微微颔首,缓缓说道:“信肯定不是郭荣的人,这点毋庸置疑,以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沈叔叔的可能性最大,但…我们仍得小心行事,就如方才所言,此信尚有三分风险在,我们也不得不防…”

略微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今夜之事,若成,则大大加快了我们侦破案件的速度,掌握的线索越多,主动权就会一直在我们手里,若真的有埋伏,仅凭你我二人,难以正面对抗,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前有所准备…”

“准备?”李宪神色一凛,“你是说…魏铭臻?可他的立场…”

“他的立场确实看不明白,但眼下我们可依靠的确实只有他和麾下的金吾卫,我从洛阳离开前,狄阁老曾对我说起过,魏铭臻此人,可用,但需要‘用好’,发挥其所长,避免其所短,还让我根据不用的局势,选择性用之,王爷,眼下不正是时机吗?”

说着,她对着李宪扬起一抹笑意,而后接着说道:“太子派他来,名为保护,实为监视,这一点你我心知肚明…”

李宪点了点头,关于这一点,他二人曾在山丹便有过分析,自然对此无异议。

这时,楚潇潇言道:“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呢?”

李宪有些愕然,“你的意思是…?”

“他监视我们也好,观察我们也罢,不过是要掌握我们查案的进度,避免影响到东宫那位在朝中的地位罢了,可也正因如此,他奉太子之命前来,抛开他个人在诡谲朝堂上的立场不谈,至少在确保我们安全,尤其是王爷您的安全这件事上,他与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她缓缓坐了下来,手指轻轻叩敲着桌面,“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郭荣吃了熊心豹子胆,要动您这位皇孙,一旦发生意外,陛下第一个要治罪的恐怕就是他这个负责护卫的折冲都尉了吧…”

李宪若有所思:“所以…你的意思是,不仅要瞒着他我们的真实行动,还要反过来利用他和他手下的金吾卫,为我们这趟隐秘之行提供保障?”

“正是如此。”楚潇潇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我们不能依靠他们执行核心任务,但可以…借他们的势,营造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外部环境。”

她端起茶盏稍稍饮了口水,目光移向微微打开一条缝的窗户,望着外面渐沉的夜色和刺史府内亮起的星火光耀,低声道:

“我们不能告诉他我们要出去,更不能告诉他要去哪里,要见何人…但我们可以让他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种‘极度危险’之中,令其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刺史府周围的防卫,枕戈待旦,形成一个以我们所住的这座小院为核心,密不透风的保护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