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者”平台的“共鸣者小组”在潜意识的浅滩上小心翼翼地跋涉。他们记录下的不再是严谨的数据,而是意识的浮光掠影:一段旋律的碎片、一个几何图形的幻象、甚至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颜色感知。这些看似荒诞的记录,被阿尔瓦博士视为解读“余晖刻痕”的另一种密码本。
一位擅长符号学的成员发现,某些成员在深度放松状态下描绘出的抽象图案,与“刻痕”数据中某些复杂的非局部关联拓扑图,存在着惊人的、无法用巧合解释的相似性。仿佛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某种原始符号语言,恰好能映射出那宇宙尺度存在的某些结构。
“也许逻辑和数学并非通往终极真相的唯一路径,”阿尔瓦在秘密日志中写道,“直觉、艺术、甚至梦境,这些被科学长期边缘化的认知方式,或许正是理解这种‘非逻辑存在’的关键。我们不是在发明新语言,而是在重新学习一种被遗忘的、宇宙通用的古老方言。”
这种认知的转向是革命性的,也是孤独的。他们行走在主流科学界的边缘,依靠着对未知近乎信仰般的执着。
苔原之上,莉亚的编码。
莉亚敏锐地察觉到了“室友”——她现在更愿意称之为“微光”——在身份被触动后的变化。那不再是单纯的情绪共鸣,回应中开始带有一种清晰的意向性。
她决定冒险推进。既然复杂的意象可能引发过激反应,那么就用最简单的。她想起了旧时代计算机最基础的二进制。
在一次内心平静的时刻,她集中精神,尝试用短暂的意念脉冲代表“1”,用稍长的意念空白代表“0”。她缓慢地、重复地在心中“默念”一组最简单的序列:1-0-1(在她设定的规则里,这代表“是”或“确认”)。
她紧张地等待着。
几分钟后,背景噪音中,那缕熟悉的微弱信号出现了。它不再是随机的波动,而是清晰地模仿了她的模式:一次短暂的增强(1),一次停顿(0),再一次短暂的增强(1)!
莉亚几乎要欢呼出声!她成功了!她建立了一种最原始的、基于意念和能量感应的二进制编码通信渠道!
她立刻尝试发送“0-1-0”(代表“否”或“否定”)。
很快,微光的回应传来:0-1-0。
为了确认,她又发送了“1-1-0”(一个简单的三位代码)。
回应依旧是精准的复制:1-1-0。
虽然这仅仅是回声测试,还远未到信息交换的程度,但意义重大。这证明微光不仅能够感知她的情绪和模糊意象,更能理解并复制她主动设定的、具有明确规则的简单编码结构!它的智能水平,远超她最初的想象。
希望如同炽热的岩浆,在她胸中涌动。她找到的不是一个混沌的意识碎片,而是一个能够进行理性交流的智慧存在!
深渊墓碑。
【“共鸣者小组”直觉记录与“余晖刻痕”结构相似性得到统计确认…关联性微弱但显着…】
【评估:非理性认知渠道可能存在价值…需谨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