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电视剧隆万氏 > 第1525章 京城琐事(第2页)

第1525章 京城琐事(第2页)

在过去,一大家子人,咬牙供一个人读书,还是勉强能够维持的。

这也造就了明代文风鼎盛,各地都有大量读书人参加科举。

好吧,这,其实也属于地方上所谓的殷实人家,每年至少还有结余。

而现在,各家供养数个孩童启蒙,可后面的读书,可就不是他们能承担的了。

“过去县试,对于报名学子没多要求,只要有人作保,交了报名费,就可以参加考试。

我能理解,他们想要家族子弟鱼跃龙门的想法。

你我当初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可惜,科举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殷实家底,根本支撑不到乡试。”

大明只有在院试、乡试才是真正开始淘汰的阶段,县试、府试虽也有名额限制,但毕竟属于选拔考试。

学子其实很难体会到科举的不易之处。

许多穷苦人家孩子,很能读书,大多也只能考到院试,侥幸中了秀才,往往就再难继续科举。

聪明的人,往往这时候就以秀才身份开私塾赚钱,用这笔钱继续供自己乡试所需。

读书读傻的,才会一门心思继续冲击乡试,希望能够成为举人,然后是贡士、进士,当官。

魏广德在内阁巴拉巴拉说了一通,礼部和都察院倒是勉强算接受了,吏部王国光等人则是至始至终都没说话。

这件事儿,王国光早年听张居正说过,这事儿是魏广德折腾出来的,因为地方上收换帖银,担心下面的人打这笔钱的主意,所以给这笔银子找了个出处。

让更多百姓识字读书明事理,这自然是好的。

只是没想到,今年各地县试报名学子猛增,应该就是前两年启蒙读书的一批人,自认为学了几个字儿,就想要下场试试。

殊不知,完全就是给人送钱的。

“其实啊,这也不是坏事儿,等上两年,大家也就明白了,自然就不会再有今年发生的事儿。”

魏广德说道。

“那时候,怕是大部分孩童在启蒙后,都会离开公学谋生了。”

许国开口道。

“对,这才是当初我们推行公学的本意。

要的就是他们能看懂朝廷邸报和告示,这样朝廷下达的命令,百姓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才不会被地方上官吏蒙蔽。

朝廷三年才选二三百个进士,要那么多人读书干嘛?”

魏广德笑道。

徐学谟这时候又开口说道:“魏阁老,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今年闹出这事儿。。。。。”

“无妨。”

魏广德一摆手,他知道徐学谟的意思,无非就是今年各地县试、府试的幺蛾子,会影响到院试,进而影响到今年的乡试。

这种情况,不利于朝廷开科取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