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啊。袁大儒,我的袁大人啊,人命关天,快去礼部,重新查卷。”
“是,是尚书莫慌,我等立刻去查。快,跟上,全部都去。”
帝都幽州,
就在皇帝北宫,礼部官员如丧考妣,
一个个急匆匆的出了武德殿,连滚带爬的赶去礼部时,
位于崇让坊的礼部大院,内中却是一片喜庆。
科举之事!
为礼部所负责,
在这个赵国大事件中,礼部荣当主角,那自然是威风的很。
自古但凡这种好事,哪怕过点手,那必然都是沾满了油水的。
贡院档案房有十间小屋,
这次幽州的所有卷宗,便存储在此地。
一间青砖小屋前,衙役小吏是个壮汉,
他谄媚的笑着,替礼部员外郎大儒刘晋卿,搬来了大量卷宗。
壮汉还很贴心,将这些试卷一一摆开,笑眯眯的道,
“启禀刘大人,这一堆是北疆子弟。这一堆是辽东子弟。”
“这一堆是各郡族人。这些最多的啊,全是布衣、商贾。”
“哼哼,区区布衣,也敢乱想?”身覆朱红官袍的员外郎刘晋卿怒不可遏,鄙夷道,
“把这些都送去柴房引火,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身为贱民,就该认命。”
“明白嘞,刘大人放心,马上解决。”
能给大儒刘大人跑腿,那是荣幸啊。
衙门壮汉兴奋出门,还小心的关好镂空木门。
殊不知,他现在烧的不是卷宗,而是整个礼部的命!
赵国新立,
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科举一事,在试卷封存上,确实没有后世那般谨慎。
宋代有封弥院,对于科考一事,乃历朝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