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重生东北918的小说 > 第372章 轰你妈的(第1页)

第372章 轰你妈的(第1页)

一九一零年一月七日上午八点,一列从哈尔滨南下的沙军“混合列车”准备进入宽城子站

3

道。

但几乎在同一时刻,倭方的信号管理员也朝南打出“前进”手势,擅自准许一列北上的倭国运粮车驶入

3

道。

看到这种情况,沙国站长列别杰夫中尉出来高举红旗“制止”,却被倭方信号管理员无视,愤怒的站长亲率六名士兵冲上信号楼,将管理员及其助手一顿胖揍后捆绑了起来。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沙、倭两国在此地算得上是积怨已久。

沙、倭战争后,后来长春的倭国为了能彻底控制住这里,在“宽城子”站和长春城之间新建“长春驿”,并将周围划为满铁附属地,大肆修建住宅、医院、学校、公园等建筑,生生将沙国军营与长春城给物理性隔断了。

虽说《朴茨茅斯合约》中确实提到宽城站以南的铁路都归倭国所有,但对方这种赤裸裸的排挤手段仍旧招致了沙国军方的强烈不满。

但由于沙高层无意再在东北投入更多资源,所以这些年也就一直都采取着守势,驻防在这里的大鼻子们只能忍着倭猴子蹬鼻子上脸的行为。

可这一切都随着“温和派”代表戈果甫佐夫的遇刺而改变了,他的死直接将陆军大臣苏霍姆利诺夫推到前面,而这人可是个强硬的“主战派”。

将第

4

西伯利亚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调到宽城北营,便是沙方对倭态度转变的体现。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受了几年窝囊气的车站长才会如此大动干戈,直接就将小鼻子管理员给抓了起来。

但他其实也算是上了倭国人当了,难道信号管理员的“前进”手势真是擅自打出的?当然不是,那是倭军高层授意的。

要论打仗谁最不要脸,倭国说第一恐怕没人敢说第二,它们惯用的手段就是冷不丁突袭、背地里掏裆这一套,与沙方大张旗鼓的威胁不同,他们可要阴险得多了。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关东铁道部”的一把手佐藤义久少将就开始筹划对沙军展开一场突袭了,几经思考后他将最终地点选在了长春府。

一来,这里是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中转站,一旦突袭取得成效可以将沙军彻底赶向北面,这样倭国就可以牢牢地掌握住长春府了。

二来,吉林巡抚陈绍常和长春知府孟宪彝对倭国态度极不友好,在核心利益上也都拒不退让。如果能借此冲突将战火引向城内,打死他几千名百姓,这二人就算想赖着不走恐怕朝廷也不会让的。

三来,他们早就与二十三镇的统制孟恩远有过交流,对方已经承诺不会出兵阻拦,所以在这里行动的代价是最小的。

定下基调后,佐藤义久便与参谋长吉田丰彦展开了具体的行动。他们先暗地里从大连要来了二十挺重机枪和十二门山炮,然后又将驻扎在四平的“临时派遣队”给秘密调了过来,这就使得倭军的实际兵力超过了七千人,而火力上也可以说是完全碾压沙军了。

随后便是信号管理员按剧本“打错”了手势,而那位沙国站长也如预想的那样果真发起了飙。

倭军营内,早准备好的士兵们在中队长河野大尉的带领下越过铁道中立带,跑步赶往信号楼,而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中队的士兵也已经埋伏到了沙军铁甲列车的停靠点周围。

毛熊就是毛熊,站长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军是面不改色,直接拒绝了对方要求放人的请求,随后也叫来百余名铁路警察与倭军对峙。

在几次沟通无果后,河野大尉朝天连射三枪算作最后通牒,而沙军更是直接开枪,当场打死九名倭国士兵,随后双方开始在站台周围展开互射,沙倭冲突正式爆发。

就在开打后的几分钟,重机枪被一挺挺的扛了过来,军营内一张张的大布被撤掉,露出了里面早就蓄势待发的四一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