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徐增寿一门是否与大明与国同休 > 第1章 朱雄英篇1(第2页)

第1章 朱雄英篇1(第2页)

在马泉走后,东宫十几个小太监拿着朱雄英的手令出宫传令去了。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朱雄英便带着一个团的太子禁卫轻骑兵出城而去,随行的还有一众第三代勋贵和青年才俊。

朱雄英或许有些依赖长辈,但并不傻,知道,这是自己老爹给自己培养亲信,锻炼的机会。

一行人全都是一人三马,速度可谓是极快。

等到朱标散朝后朱雄英已经跑出去上百里了。

一路的巡视,也是很顺利,毕竟驻守边疆的各个兵团司令与朱雄英也是十分相熟,都是自己老爹的坚实拥护者,他们的后代也几乎都在此次巡视队伍当中。

而朱雄英所做的则是将他们的孩子都送到了他们的手中,让他们自行培养,当然还有一些朱雄英硬塞的青年才俊。

这一路走来,朱雄英可是送出了不少的好东西,几乎是采用了朱樉拜托中山王徐达替自己培养将领的那一套。

先用亲情打动,如若不行那就威逼加利诱,半推半就将自己手上数百随行人员几乎都送了出去。

或许是知道自己的时间并不会很多,朱雄英的巡视速度也是很快,他所带的一众青年才俊也被他留在了边境。

从辽东到漠北,再到西域,东南亚,朱雄英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顺统元年,十月,正在樱花行省军事基地观看海军演习的朱雄英终于收到了来自朱标的召回圣旨。

旨意也很简单,令朱雄英回朝,组织新朝的第二次科举,时间就定在顺统二年的正月十五之后,时间也是异常紧张。

收到圣旨的那一刻,朱雄英知道新朝人才缺口怕是不小。

毕竟自己爷爷朱元璋给老爹留下的官员并不算多,按照朱樉的人才培养计划,也要到明年,大明的可用之人才能迎来大爆发。

收到旨意的那一刻,朱雄英决定用最快的速度回去,自己老爹那个要强的人,若不是实在忙不过来,累的实在没办法了,根本就不会给自己下这一道旨意。

顺统元年十二月,朱雄英方才回到京城,得到朱标的一顿埋怨,怕是科举来不及。

但是朱雄英却早在路上便已经给各省学院发出了政令和科举通知,不要等明年的毕业考试了,只要是时间差不多的学子全都送来。

并且让自己十二叔朱柏开通人才运输专线,免费让各省学子坐车赶赴京城赶考。

听到朱雄英早有安排,朱标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由于人才缺口过大,今年的春节过得也是异常忙碌,除夕夜前夕这父子二人还在处理着政务。

但朱雄英却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并没有告诉朱标,而是将一些奏折搬到了自己的东宫。

春节在忙碌之中度过,时间很快来到了正月十五之后,科举如期举行。

朱雄英作为主考官,并且直接强行才抽调了六部的部分官员和各研究院的老师进行监考。

此番科举可谓是大明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科举规模,参考人数达到了近两万人,在简化考试内容之时,则是增加了多达十几种的考试科目,更加细致的分化人才。

兄弟们,阿泽想了好久的番外终于来了,能不能完全弥补遗憾就看这一次了,另外阿泽的新书《穿越时空,我开着货车送物资》也已经在番茄正式上架,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