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直接找国外的二三线牌子,二手的也行,但性能必须过硬!实在不行,国内要是有顶尖的,砸锅卖铁也得拿下!”
这部分,是技术命根子,不能含糊。
“至于那些常规的,像破碎、筛选、清洗,还有炼铜炼铝的电解槽,”
孟远话锋一转,“就用国产全新的,皮实耐用,维修方便,关键是便宜!性价比给咱拉满!”
“还有些辅助的,比如传送带、包装机什么的,能自己改的就自己改,让孙师傅他们带人琢磨,省一分是一分!”
赵建国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对孟远的规划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思路,简直是把每一分钱都算计到了骨子里,又高瞻远瞩。
说干就干!
孟远亲自挂帅,带着赵建国、钱敏,还有技术大拿孙师傅,几个人组成“采购突击队”,开始了全国大巡回。
沪市的繁华,沈阳重工业的底蕴,江城九省通衢的便利……
他们像一群寻宝的猎人,在各种设备展销会上转悠,跟厂家代表磨嘴皮子,为了一个百分点的折扣都能争得面红耳赤。
过程是苦,夏天挤绿皮火车,汗臭味能把人熏晕过去;
冬天住小旅馆,被子薄得跟纸片似的。
但收获也是实打实的。
“孟总,沪市那家厂的破碎机,我看行!价格也实在!”
钱敏拿着一沓资料,兴奋地汇报。
“嗯,沈阳那边的电解槽技术也成熟,可以作为备选。”赵建国补充道。
孟远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勾勾画画,
不仅锁定了大部分设备的型号和供应商,脑子里对国内外工业装备的水平,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设备的事儿刚理出点头绪,孟远又开始琢磨另一个更让他头疼的问题——人!
厂房是骨架,设备是血肉,那人,就是灵魂!
他手底下这帮从“猪圈”里跟着他杀出来的老兄弟,忠诚没得说,也能吃苦,干活也算麻利。
可要让他们去摆弄那些精密的自动化设备,去看懂那些弯弯绕绕的化工图纸,去执行严格的像军令的质量管理……
孟远摇了摇头,不是他瞧不起自家兄弟,实在是文化底子薄了点。
要从草台班子进化成正规军,就得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
“必须提前储备人才!”
孟远狠狠地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眼神却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