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地脉涌动纪录片免费观看 > 第430章 天机渐隐?山海朦胧(第1页)

第430章 天机渐隐?山海朦胧(第1页)

戈壁的清晨裹着层湿漉漉的薄雾,把远处的沙丘晕染成淡青色的剪影,像宣纸上未干的水墨画。陆惊鸿站在烽燧断墙前,看着杨公盘铜镜里的影像渐渐模糊

——

昨夜还清晰可见的阿尔泰冰墓图景,此刻只剩下团流动的白雾,镜沿的铜绿在晨露里泛着暗哑的光,像极了徐墨农那支用了三十年的狼毫笔,饱蘸墨汁却迟迟落不了纸。

“看来天机要藏起来了。”

格桑梅朵的笑声带着水汽的湿润,她正用帕子擦拭噶乌盒上的露珠,盒里的《龙钦心髓》残页蜷成一团,像是怕冷似的。她忽然指着东边的天际,那里的薄雾正被朝阳染成金红色,雾气流动的轨迹竟与宁玛派唐卡上的

“山海结界”

完全重合,“阿尼哥派的老喇嘛说过,当天机不愿示人时,天地会降下‘朦胧纱’——1405

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前夜南京港就起过这样的雾,老船工说这是‘海神遮眼’,不让凡人看透前路。”

陆惊鸿将铜镜转向朝阳,光斑落在沙地上,形成个不规则的圆圈,圈里的沙粒正在缓慢沉降,露出底下层暗紫色的黏土,黏土里嵌着些细小的贝壳,显然是远古海洋的遗迹。“《山海经》里说‘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他忽然开口,指尖捏起枚贝壳,壳上的纹路在晨光里若隐若现,像幅微型的山海图,“以前总以为是古人想象,现在才明白,所谓山海,本就是流动的幻影

——

就像这戈壁,三亿年前还是古特提斯洋的海底,谁又能说清哪是山、哪是海?”

雾气里传来年轻人的说笑声,司徒砚正举着罗盘追逐雾中的光斑,南宫月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赫连青正笨拙地给受伤的海东青喂水,那只猛禽收起了尖喙,竟任由少年用指尖梳理羽毛。“你看他们哪像十大家族的继承人。”

格桑梅朵笑着摇头,藏袍的下摆扫过板岩星图,那些被雨水浸润的刻痕里冒出细小的绿芽,是昨夜刚破土的苜蓿草,“倒像是一群野孩子闯进了庙会,眼里只有新奇,哪管什么家族恩怨

——

宁玛派的《时轮金刚续》里说‘初心能见真,执念遮慧眼’,说不定他们比咱们更能看懂这朦胧里的门道。”

陆惊鸿注意到杨公盘的指针在

“空亡”

位停滞了片刻,这在奇门遁甲中是

“天机隐匿”

的征兆。他想起在长白山见过的契丹血咒石碑,碑上的符文会随晨昏变化,正午最清晰,黎明黄昏却模糊不清,赫连铁树说这是

“祖灵不愿被轻易窥探”。“是该藏了。”

他望着雾中渐渐清晰的山峦轮廓,那些起伏的线条在晨光里时隐时现,像极了《河洛秘录》残页上未完成的勾勒,“就像说书人讲到关键处总要停住,天机要是一下子抖搂干净,后面的路还有什么走头?”

雾气中突然飘来股松烟味,格桑梅朵的噶乌盒轻轻震动,《龙钦心髓》残页展开一角,露出行藏文:“雾隐真形,露显端倪”。她认出这是

“指引咒”,常出现在需要追寻线索的时刻,急忙循着气味望去,只见薄雾深处立着个模糊的身影,手里捧着个冒烟的陶炉,炉里插着三炷藏香,香气与松烟味缠绕着飘过来。“是赫连家的‘守雾人’。”

她低声道,想起沐云裳说过的北方萨满习俗,重要的启示往往藏在雾中,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传递,“看来赫连铁树有话想通过雾气告诉咱们。”

陆惊鸿的杨公盘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铜镜里的白雾渐渐凝聚,化作行契丹文:“冰墓非终点,山海是归途”。他忽然想起齐家航海图铁卷上的注脚:“凡海船西行,见雾中山影如旧地,即近归途”,当时齐海生说这是老祖宗怕水手迷路留下的标记,现在看来,所谓归途,或许不是回到出发的地方,而是认清山海本无界的真相。“徐墨农临终前总说‘水是流动的山,山是凝固的水’。”

他的声音里带着恍然,“以前觉得是随口念叨,现在才明白,天机就藏在这山海转换的朦胧里

——

就像雾中的沙丘,远看是山,近看是沙,换个角度,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