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大明新命记TXT下载 > 第一二三七章 两难(第2页)

第一二三七章 两难(第2页)

至于耀州城、牛庄城的丢失,本身也跟他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他其理直气壮地推给了已死的努山、哈宁阿和萨穆什喀。

而鞍山驿城、海州城后来的易手,尤其鞍山驿城的满城被屠,虽然他多多少少沾上了点连带的责任,但他也一股脑儿推给了已经确认在海州城开门投降的驻防八旗梅勒章京罗硕,要求没收罗硕及其家人留在盛京的家产,处死其留在盛京的家人。

当然了,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最后投降杨振的将领们,阿济格同样毫不客气。

阿济格将影响最大后果也最严重的辽阳城的失守责任,全部推给了驻防八旗汉军将领杨文魁,以及奉旨增援辽阳城的孔有德及其部下汉军将领们。

而他自己在辽阳城失守问题上的过错,只是大意、轻敌,加上轻信和失察。

总而言之,在他上交的“悔过书”中,辽阳城失守和辽南防线全盘崩溃的罪魁祸首不是他,主要责任不在他,而在那些开门投降的八旗汉军将领们身上。

事实上,阿济格在率部丢弃银车,逃过太子河北岸以后,也知道问题有点严重了,所以他没敢径直逃回盛京城,而是在太子河北岸几十里的虎皮驿、柳条寨一带驻扎。

从三月底到四月中,仍不断派遣马队南下,一再与派兵北上哨探的祖克勇麾下金海东路团营骑兵遭遇,并相互搏杀。

而在这个过程中,阿济格的人马也渐渐收拢了不少从辽南战场上逃到太子河北岸的散兵游勇。

甚至在其率领主力撤回盛京城以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还俘虏了几支被派往太子河北岸侦察敌情的金海镇巡哨小队。

其中有些人就是从南褚、毕力克图、白尔赫图、罗硕他们麾下队伍里挑选的向导。

至于这些因为了解太子河北岸地形而被挑选做向导的人,在过了太子河后,是不是有意逃回阿济格那一边,或者有意将他们被临时编入的巡哨小队往清虏的埋伏里带,不太好说。

但是,这些人在面对阿济格的人马时,确实没有什么战斗意志,一旦被围就投降,不仅很少拼死作战的,而且被俘后将自己知道的和听说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也征因此,不仅杨文魁作乱献城、孔有德被俘自杀,孔有德部将集体投降的消息,很快就落入阿济格的耳朵,而且南褚在被俘后投降,毕力克图、白尔赫图全都率部投降的情况,也被阿济格及其麾下人马所掌握。

而当阿济格命人将这些情况写在自己的悔过书里,上报到多尔衮面前,并将辽南防线的全线崩溃归咎于这些人的投降的时候,他的那些问题,在得知详情后极度震惊的多尔衮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杨文魁、杨声远以及孔有德的那些部将们,他们在被围困后选择投降,多尔衮多少还能理解其中的原因,毕竟这些人原本就是投降过来的降将。

这些人去当三姓家奴,虽然可恨,但他们本就是汉人,他们的行为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预判的,因而也是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的。

可是南褚、毕力克图、白尔赫图,包括罗硕,这些人怎么防范?

至少在多尔衮以及许多八旗权贵眼中,这些人可是正儿八经的出身于大清国的满蒙八旗啊!

南褚甚至是皇亲国戚,一直受到优待和重用。

而毕力克图,其出身也是科尔沁草原上的博尔济吉特氏,与盛京皇宫的几个后妃系出同源。

还有白尔赫图,其人出身叶赫,乃是苏克萨哈的族弟,而苏克萨哈目前颇得多尔衮倚重。

至于罗硕,出身镶白旗瓜尔佳氏,是天命年间的重臣瓜尔佳费英东的侄孙,而其父扬善,现如今还在做着两黄旗之一的镶黄旗大臣。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部出身大清国八旗上层核心圈子的高门望族,他们在盛京城的亲属、宗族关系错综复杂,怎么处置?

要说完全不处置,直接装作不知道,那肯定是不行,因为整个辽南防线全面崩盘,总要有人出来负点责任。

但要说全面整治一番,搞得鸡飞狗跳,那也不行,真要牵连太广,接下来的仗还打不打了,盛京城还守不守了?

对此,多尔衮非常头疼。

当然这段时间以来,令他头疼的事情还不止是这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