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大明新篇章小说最新章节 > 第一二四五章 父辈(第3页)

第一二四五章 父辈(第3页)

至于杨振之父,即广宁后屯卫世袭指挥使杨国栋,在天启初年广宁、义州等地相继沦陷之际,关山阻隔,已无法撤退,只能带着年少的杨振、杨捷两兄弟和一些部下,凭着对辽东地形的熟悉,出其不意,东渡辽河,潜入敌后,一路夜行昼伏,辗转八百多里,渡鸭绿江而入皮岛,投靠了昔日故交好友毛文龙。

再后来,因与老兄弟毛文龙出现分歧,杨国栋又带着两个儿子和部下,渡海南下,经旅顺口,抵达登莱,回归大明。

因其横穿敌后,经两千里漂泊归来的经历过于传奇,简直堪比毛文龙,且其拥有广宁后屯卫世袭指挥使的世职在身,同时了解后方情形,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登莱、山东等地督抚、镇臣的重用。

由于当时是魏忠贤在朝当权的时候,从敌后携子归来的杨国栋,为了在关内立足,积极结交魏忠贤义子上林苑太监曹承恩,并在其引荐之下迅速“飞黄腾达”,短短数年之内,先后出任登莱总兵、山东总兵。

当然了,也正因此,他也不可避免的被划归到了所谓“阉党”鹰犬的行列,在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继位,随后“阉党”被清算的时候,杨国栋也跟着倒了霉,一切官职皆被罢免。

如果一切到这里为止,那他或许可以脱离是非漩涡,或许就能安度余生了。

但问题是,到了崇祯二年秋冬之际,“己巳之变”发生,黄台吉亲率十万后金军破边墙而入,攻入大明京畿之地。

大明朝廷一片混乱,已经罢官闲置、正待罪通州的杨国栋,被惊慌失措的崇祯皇帝重新起用,并被临时任命为通州总兵。

再然后,后金军中的一路兵马进攻通州,被杨国栋击退,杨国柱守住了通州城,守住了这个百万漕粮囤积之地,为后来的朝廷反击保住了粮草。

这在当时一片溃败的形势下,是非常难得的功劳。

为此,崇祯皇帝还曾下旨褒奖,加封其为太子太傅,并且自掏腰包,从内帑银中拿钱赏银二十两。

但是,形势很快就又急转直下了。

袁崇焕率领辽军入关支援后,京畿形势本来已有所改观,只等各地勤王来援之兵抵达后,就有可能能转败为胜,但是对袁崇焕及其麾下辽军已心生不满和猜疑的崇祯皇帝,没有再给袁崇焕时间,而是听信传言,将其召入京师城内,就在御前将其抓捕下狱。

陪同觐见的祖大寿,受到惊吓,出城后,连夜带领辽军一路奔回了山海关,并放火烧了山海关,径直撤回了宁远。

此后,关内形势迅速恶化,各路援军来一个送一个,相继溃败。

直到崇祯皇帝起用了天启老臣孙承宗、天启老将杨肇基等人,才算渐渐稳住了局势。

崇祯三年正月,蓟辽总督刘策获罪被斩,杨肇基奉命率其所募山东勤王义勇出镇蓟州,一路往东收拢各部溃兵,率众入驻三屯营,但是很快就招致了后金军的进攻。

面对合围而来的后金军,严重缺粮兼且部下军心混乱的杨肇基,派人四出求救。

然而,面对敌人如此明显的围点打援之计,朝廷议而不决,各路勤王人马也不敢轻易前往。

最后响应其救援请求的,只有两路人马,其中一路是孙承宗派来的五百骑兵,而另外一路就是临时委任的通州总兵杨国栋。

因为杨肇基是杨国栋的老上官,且对杨国栋有提携推举之恩。

面对杨肇基的求救信使,杨国栋明知很危险,但却无法置之不理,于是带着在通州散尽家财募来的兵,押运一批粮草,一路急行,前去增援。

结果可想而知,刚一抵达“三屯营”城南景忠山附近,就遭遇了后金军的袭击,募来的兵一哄而散,杨国栋本人也死在了后金军追击下的乱军之中。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大明新命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