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这就是林轩。林轩,这是我大哥秦若风。”“大哥好。”林轩伸手,不卑不亢。秦若风与他握手,力道一触即收,脸上挂着客气笑意。“林轩?久仰。小小年纪就在魔都搅动风云,不简单。”“搅动风云”四字轻描淡写,却暗藏压力,似在提醒他此处是京城,非可任性的魔都。林轩淡然一笑。“大哥过奖,只是运气好。和您在部委为国效力相比,我这点成绩不值一提。”一句谦逊化解试探,顺带抬了对方一手。秦若风眼底掠过讶异,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敏捷滴水不漏。“都别站着,坐下喝茶。”秦卫国笑着打圆场。佣人奉上顶级大红袍,茶香袅袅。秦若风轻吹茶汤,似随口问:“听说轩辕科技在芯片领域动作很大,还引进了不少海外人才。以眼下国际形势,你怎么看芯片国产化的进程?”客厅气氛瞬间微妙。这已非闲谈,直指国家政策与产业战略核心。问题专业,更显刁钻——答浅了显肤浅,答深了易露怯。秦若雪蹙眉欲言,却被林轩眼神安抚。他放下茶杯,神色平静。“大哥问在关键。我认为芯片国产化不仅是技术攻坚,更是标准、生态与资本的综合博弈。”“哦?细说。”秦若风身体微微前倾。“技术突破是基础,但非全部。”林轩侃侃而谈,系统赋予的知识与【商业天才】的视野让他思路清晰,“眼下困境在于,即便造出性能相近的芯片,应用生态——从操作系统到软件——仍依赖国外标准。所以关键不仅是‘造得出’,更要‘用得上’。”他稍顿,继续道:“应双管齐下。国家层面扶持自主操作系统与基础软件,建立本土标准生态;企业则从应用端切入,主动适配国产芯片,即便初期成本高、性能弱,也需培育市场与用户。以市场倒逼技术,用生态绑定产业链。”“至于资本,不能急功近利。芯片产业周期长、投入大,需要的是有耐心、有眼光的长期资本,而非热钱。国家可牵头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以灵活方式扶持真正有技术、肯坐冷板凳的企业。”一席话落,满室寂静。秦卫国目光赞许,苏雅眼中欣赏愈浓。秦若风神色最为复杂——从审视到惊讶,终归于凝重。林轩的见解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完全跳脱商人思维局限,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标准之争”、“生态捆绑”、“耐心资本”等观点,甚至比部委专家研讨更深刻犀利。这小子绝非侥幸。年轻外表下,藏着远超年龄的战略头脑与格局。秦若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语气已带郑重:“林轩,你对政策的理解令人意外。关于产业基金的具体操作模式,能否再深入谈谈?”他意识到,这位准妹夫是真正的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