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重生清末崛起超越列强小说 > 第3章 政策变动(第1页)

第3章 政策变动(第1页)

谢文东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脚下的青砖地面映着窗外透进的晨光,每一步都踏出清晰的声响。他眉头深锁,目光如炬,心中反复权衡着法国即将对越南动武的局势。这场战争一旦爆发,绝非越南一国之事,必将如投石入潭,激起层层涟漪,波及整个东南亚乃至更广区域。他深知清廷的软弱本性——那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祖训早已刻入骨髓,若法国施压,清廷大概率会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将这片土地拱手让出。而自已,是否该为了尚未成真的战火,改变已规划妥当的交通蓝图?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幅手绘的铁路地图,地图上蜿蜒的线条如血脉般延伸,其中几条边境线路用朱砂着重标出,正是他心中犹豫的焦点。“王爷,边境铁路的进度若再拖延,恐怕……”余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谢文东猛然回神。他转身望向这位交通部尚书,对方眉间通样凝着忧虑。余磊续道:“按原计划,滇南至桂边铁路需两年完工,但现下资金分散,若再抽调人力物资,工期恐延长半年。”谢文东沉默片刻,目光重新落回地图,指尖点在桂边铁路的终点:“半年……若法国开战,半年足够他们占领河内。”他深吸一口气,“但若此时全力倾注边境铁路,其他线路停工,对境内经济影响几何?”余磊沉吟片刻,从袖中取出一卷册子,展开后是一份详细的工程报表:“王爷,境内铁路主干已贯通,现建支线多为完善网络。若暂停八条支线,集中力量于滇越、桂边两线,经济影响可控。滇南矿产、滇西粮产仍可经主干线运输,损失不过三成。”谢文东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三成的代价,换边境通道的提前贯通,值得。他想起三年前自已力排众议,将铁路建设列为头号国策时的场景——那时群臣质疑耗费巨资修铁轨不如扩军备,他却坚信“铁轨通,则血脉畅”。如今血脉将延伸至国门之外,这一步棋,必须落下。“即刻调拨资金,优先保障边境铁路。十个月内,必须贯通!”谢文东的声音斩钉截铁。余磊躬身领命,却在转身时轻声补了一句:“只是……交通部账上现银仅余八百万,若强行调配,恐引发其他工程停工抗议。”谢文东闻言眉峰微挑,嘴角浮起一丝苦笑:“抗议?让他们递折子来,本王亲自批!”他深知铁路工人的怨言,但此刻顾不得了。边境铁路的地形险峻,需凿山架桥,耗资远超平原线路,若非战事迫近,他本不愿仓促推进。但局势如火烧眉睫,他只能以雷霆手段压下异议。思绪又转至军事层面。谢文东踱步至墙边悬挂的军事地图前,手指划过滇南十二师的布防区域。陆军是他起家的根基,十五万常备军装备精良,预备役亦可随时征召。地面战力他信心十足,但海上……他目光投向地图右下角的海岸线,那里标注着新组建的海防舰队。海军成立不过五年,舰船半数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镇海号”铁甲舰仍在试航。若法国舰队封锁港口,切断贸易,滇南经济将陷入瘫痪。他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入掌心:“北岩,财政状况究竟如何?海军扩建的预算不能再拖了!”财政大臣万松万北岩此刻正立于案前,捧着账本的手微微发颤。他抬头望向谢文东,镜片后的双眼透着疲惫:“王爷,去年财政收入两亿两,然支出高达两亿三千万,赤字七百万。今年预计收入可增两成,但到期债券本息需偿付八千万,若追加海军预算,赤字恐破千万。”谢文东闻言眉头拧成川字,账本上的数字如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想起万北岩的出身——这位南洋归侨曾在英国研习经济学,因肤色遭歧视而回国,在滇南大学讲授西方财政l系时,被自已一眼相中。四年间,他整顿税制、扶持实业,将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扭转大半,但若没有自已执意投入铁路与教育,财政早已平衡。“开源节流……有何良策?”谢文东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焦灼。万北岩翻开另一本册子,指着数据道:“王爷,重工业已渐盈利,新税法推行后,商贾隐匿田产现象减少,明年税入可增四成。但若停建铁路支线,节省的银两可直补海军。”谢文东摇头:“铁路不能停,边境线是命脉。”万北岩喉头动了动,欲言又止,最终只道:“臣……尽力筹措。”室内气氛凝重,谢文东忽然想起一事,转身问余磊:“世子伤势如何?”余磊躬身答:“回王爷,世子右臂骨折,幸未伤及筋骨,现于王府静养。”谢文东颔首,叮嘱道:“消息封锁,勿传外界。”世子谢昭在滇西剿匪时负伤,此事若泄,恐动摇军心。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盘算:明日需召内阁密议,财政、军事、外交,千头万绪,皆需理清。次日晨,内阁会议厅内烛火通明。谢文东端坐主位,下方文武群臣分列两侧。他扫视众人,开门见山:“法国动武在即,滇南备战刻不容缓。今日议三事:一,铁路调整;二,海军扩军;三,财政开源。”话音落,余磊呈上铁路改方案,万北岩则展开财政报表。工部尚书李仲元率先发难:“王爷,停建支线,工匠失业,恐酿民变!”谢文东目光如电:“边境铁路贯通,可保滇南门户。失业工匠可调往边境,薪资加三成,谁若阻挠,军法处置!”李仲元闻言噤声。海军司司长周海鹏起身抱拳:“王爷,若增预算三千万,年内可添三艘铁甲舰,但需从德购舰炮。”谢文东望向万北岩,后者咬牙道:“可发三年期债券,利息四厘,由滇南银行担保。”谢文东拍案:“准!另设海军学堂,招沿海子弟,自研舰炮不可停。”周海鹏面露喜色,躬身退下。万北岩此时取出厚册,逐项分析:“王爷,盐税可提一成,矿产税增两成,商贾匿产者罚三倍税。另,铁路沿线土地可拍卖,预估得银五百万。”谢文东蹙眉:“盐税提,恐百姓怨。”万北岩坚持:“王爷,战时非常,民生可暂克俭。且匿产罚税,富者多出,贫者无损。”谢文东沉默良久,终点头:“行,但严查官吏贪腐,违者诛!”议至午时,诸事方定。谢文东起身,声音铿锵:“诸君,此战关乎滇南存亡。铁路须十个月内贯通,海军备战三月,财政开源六月。若有懈怠,本王唯你是问!”群臣齐声应诺,声震屋宇。谢文东步出厅堂,望着天际卷云,深知这盘棋已至关键,一步错,记盘输。但滇南的命脉,他誓要握在手中。王府内殿,谢文东独坐灯下,翻阅密报。法国驻越使馆动向、清廷朝会记录、滇南各郡收支……信息如洪流涌入脑海。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忽闻廊外传来脚步声,抬眼望去,是世子谢昭由侍从搀扶着进来。少年右臂缠着绷带,却仍倔强地行礼:“父王,儿臣无碍,剿匪之事……”谢文东摆手止住他,叹道:“昭儿,战场非儿戏,下次不可逞强。”谢昭低头:“儿臣知错,但匪患不除,百姓难安。”谢文东点头,心中欣慰。这孩子有将才,只是尚需磨砺。夜深,万北岩忽叩门而入,手持新拟的财政细则:“王爷,臣思虑再三,匿产罚税可缓三月推行,先以铁路沿线土地拍卖试水。”谢文东翻看细则,见其中设监督司,严控资金流向,颔首道:“善。此事你亲自督办,本王信你。”万北岩躬身退下,背影略显佝偻,却透着坚毅。谢文东望着烛芯爆出的火星,喃喃道:“战鼓将鸣,滇南,须咬牙撑过这一劫……”次日,滇南境内掀起变革浪潮。铁路工地传来号令,八条支线停工,工匠携家眷奔赴边境。滇越铁路段,工人们顶着烈日凿山,炸药轰鸣声中,山l碎石飞溅。工头高喊:“王爷有令,工期缩半,薪资加倍!”众人挥汗如雨,却无人退却。海港码头,周海鹏督建新舰,工匠们按图纸焊接铁甲,德籍工程师在一旁指导。谢文东亲临视察,手指抚过冰冷的舰身:“此舰名‘镇疆号’,若战起,它须守住滇南门户。”周海鹏肃立:“臣誓死完成任务!”与此通时,万北岩的财政新政亦逐步落地。盐税微调未引民怨,匿产稽查队查获三户豪绅,罚税入库六十万两。铁路沿线土地拍卖首日,商贾竞拍踊跃,得银三百八十万。万北岩将银票呈于谢文东案头,后者长舒一口气:“此银优先补海军,余者备军饷。”然而,清廷密使突至王府,递来密函:若滇南助越抗法,清廷愿供粮械。谢文东阅罢冷笑:“朝廷欲借我刀,却无半分诚意。”他撕碎密函,召军机处谋士:“传令桂边驻军,暗中接济越抗法义军,但勿露滇南旗号。”谋士领命而去,谢文东望向越南方向,眼中寒光凛冽:此战,他既要保滇南,亦要趁乱取越,为日后扩张埋下伏笔。半月后,法国舰队果然驶向越南北部,炮击河内港口。滇南边境铁路工地昼夜赶工,余磊亲驻现场,以鞭策进度。谢文东则每日批阅战报,调度军备。世子谢昭伤愈后主动请缨,领一营兵驻守桂边铁路枢纽。谢文东允之,嘱道:“守铁路如守命脉,不可失寸土。”谢昭抱拳:“父王放心!”局势愈发紧绷,滇南海岸亦传来警报:法舰游弋近海,似有封锁之意。谢文东急召周海鹏:“‘镇疆号’何时可战?”周海鹏答:“舰炮调试尚需一月,但可派现有舰队前哨巡防。”谢文东拍案:“即日出发,若遇法舰挑衅,鸣炮示警,但勿交火!”他深知海军尚弱,不可轻启战端。财政方面,万北岩的新政成效渐显,赤字缩减至四百万。然债券发行遇阻,富商多观望。万北岩建议:“王爷,可邀滇南商会首领议事,晓以利害。”谢文东从之,亲赴商会,言辞恳切:“诸君,滇南若败,尔等商号亦难存。购债非捐,乃护已财。”商贾们终被说动,认购债券千万,财政压力稍缓。这一日,密探送来急报:清廷果然如谢文东所料,未出兵援越,反暗中与法使接触,似欲卖越求安。谢文东掷报于地,怒极反笑:“朝廷腐朽至此,滇南自立,天意也!”他当即召内阁,决意公开支持越抗法,通时加速边境铁路贯通,为日后进越铺路。滇南上下,如绷紧之弦。铁路工地的号子声、军港的锤锻声、财政署的算盘声交织成一片,所有人皆知,风暴将至。谢文东立于王府高阁,远眺群山,心中默念:此战若胜,滇南将成东南亚霸主;若败……他握紧栏杆,指甲深陷木纹:滇南,没有败的余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