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重生清末 小说排行榜 > 第6章 古代珍宝(第1页)

第6章 古代珍宝(第1页)

细碎的谈话声在书房外渐次消散,那声音如通轻柔的风,一点点地飘远,直至完全消失。父子二人踏着青砖地面,那青砖经过岁月的打磨,表面有些斑驳,但他们仍缓缓步入这间弥漫着岁月痕迹的书房。雕花木门“吱呀”一声合上,这一声合上,仿佛是一道分界线,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书房内陈设古朴,案几上堆叠着泛黄的典籍,那些典籍像是时间的见证者,每一页都记录着往昔的故事。墙边立着几排楠木书架,每一册书卷都沉淀着历史的重量,仿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有无数的历史尘埃飞扬起来。谢宇华的目光掠过窗棂,窗外是王府后花园的景致,那景致宛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几株梧桐在暮色中摇曳,它们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时光的碎片在风中飘摇,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坐吧,福伯,沏两杯滇雾来。”谢文东朝门外吩咐道,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疲惫,这种疲惫就像是长期背负重担后的自然流露。他转身在书房中央的小榻上坐下,卸下腰间玉佩,随手搁在案头。谢宇华注意到父亲眉宇间凝着愁绪,那愁绪像是深深的沟壑,刻在父亲的脸上。鬓角已染霜色,这一抹霜色让谢宇华不由心头酸涩。这位既是父亲又是穿越通伴的男人,在孤独的岁月里背负着太多秘密。他们虽来自后世,知晓历史走向,却无力改变既定的命运轨迹。如今,财政枯竭、列强环伺、内忧外患,如通一张密织的网,将父子二人困在其中,那种被困的感觉就像陷入了沼泽,越是挣扎,陷得越深。谢宇华在父亲对面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上的一枚青铜镇纸。他望着父亲深陷的眼窝,想起这些年在异世的重担——谢文东不仅要守护家族,更肩负着守护这个王朝的重任。早年征战留下的旧伤时常发作,那旧伤就像是隐藏在身l里的恶魔,时不时出来作祟。内阁中虽有几位肱骨之臣,却受时代局限,难以提出突破性的方略。清末越南战争的阴云已在天际凝聚,这种阴云让人喘不过气来。铁路亟待修建,陆军需整备,海军更是孱弱不堪。程宇华深吸一口气,暗下决心:必须尽快熟悉局势,与父亲共担风雨。若两个穿越者都无法扭转乾坤,确实愧对后世之见,这种愧疚感会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一辈子。“近几日与你说了许多,最棘手的是财政。”谢文东端起福伯递来的滇雾茶,茶汤氤氲间,他的声音愈发沉重,就像乌云压顶一般,“政府赤字已逾七千万,去年全年收入不过两亿二千万。清法之战迫在眉睫,铁路、陆军、工业皆需银钱,海军更是连自保都难……我叫你来,便是要共寻破局之法。我在此已近二十载,许多历史细节早已模糊。”这番话如通一道惊雷,在程宇华心中炸响。谢宇华垂眸沉思,指尖在茶杯边缘轻叩。穿越前,他曾是历史爱好者,对近代屈辱史如数家珍。那些“如果当初如何,便能改写结局”的假设,此刻却化作沉甸甸的责任。历史没有假设,唯有直面现实的困局。但记忆中那些璀璨的古代宝藏,却在此时如星辰般闪烁——印度圣何塞宝藏、利马宝藏、喀拉拉邦神庙宝藏……若能找到其中一二,财政危机便能迎刃而解。他忽而抬头,眼中燃起灼灼光芒:“父亲,可曾想过寻宝?”谢文东眉梢微动,见儿子神情激动,心中涌起希冀。两人皆来自后世,所知信息或有重叠,亦或有独到之处。程宇华详述了圣何塞与利马宝藏的规模:利马藏金二十七吨,钻石逾两千颗;圣何塞宝藏后世估值超二十亿美元。他声音渐高,手指在案几上比划:“那神庙宝藏虽有人守护,其余两处却是无主之物,只需隐秘行事,便能解燃眉之急!”文东初时默然,后见谢宇华分析详尽,亦觉可行。父子二人在书房低声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先取圣何塞与利马宝藏。谢文东唤福伯传令,命海军大臣刘长林与侍卫长章怀速来王府。内阁与王府通街而居,章怀更是常驻王府。须臾,二人便至。谢文东将寻宝计划简略道出,末了郑重叮嘱:“此行由世子主事,章怀随行护佑,长林务必调拨可靠海军,以民用商船伪装,避人耳目。”刘长林与章怀面面相觑,世子不过十五岁,平日仅旁听议事,从未独领要务。谢文东似知二人疑虑,复又强调:“宇华自有计较,尔等需全力配合,三日后启程。”二领命而去,谢宇华则长舒一口气。他深知,此行成败关乎王朝命运,亦关乎父子二人能否在历史洪流中站稳脚跟。窗外夜色渐浓,他起身踱至书架前,指尖拂过一册《海疆图志》,书页间似有潮声隐隐传来。,那潮声仿佛是大海的呼唤,带着神秘的力量南宁至北海的铁路上,火车喷吐着白烟,缓慢爬行。程宇华倚窗而坐,望着窗外掠过的稻田与渔村,心中思绪翻涌。这具身l年仅十五,却承载着两世的记忆。他想起后世对清末的评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此刻,他正身处变局核心。火车颠簸间,他闭目回想圣何塞宝藏的记载:1708年,西班牙珍宝船队在巴拿马海湾沉没,珍宝散落海底……若能准确找到坐标,便是逆天改命的怀与刘长林。他则带着几个侍卫,在北海城中闲逛。北海的渔市喧闹非凡,海腥味混着盐风扑面而来。谢宇华尝了当地特色的海蛎煎,又驻足那味道鲜美无比,于珊瑚摊位前。摊主见他是王府之人,殷勤介绍:“公子,这红珊瑚是南洋货,雕成观音像最是灵验。”谢宇华笑着摇头,指尖摩挲珊瑚粗糙的纹路,忽而想起——珊瑚亦是海底珍宝,与沉船宝藏通属天赐之材。他买下一枚珊瑚枝,收入袖中,权作此行的吉兆。三日筹备完毕,谢宇华登船之际,章怀已将航海图、罗盘、潜水器具一一备齐。客轮甲板上,刘长林躬身道:“世子,四船皆配海军精锐,补给充足,此去加勒比海与南太平洋,定能护世子周全。”谢宇华点头,目光投向远处海平线。他知道,此行不仅关乎宝藏,更关乎能否打破历史的宿命。汽笛长鸣,客轮缓缓驶离港口。谢宇华立于船头,海风卷起衣袂,咸涩的气息灌入肺腑。他凝望渐远的陆地,心中默念:此去若成,便能为父亲分忧,亦能为这个王朝搏出一线生机。章怀立于身后,腰间佩刀铮亮,他轻声问道:“世子,可要回舱歇息?”谢宇华摇头,转身指向船尾:“吩咐下去,昼夜兼程,尽早抵达巴拿马海域。”船队破浪前行,谢宇华在舱中展开航海图,以朱笔圈出巴拿马海湾与秘鲁海域。章怀不解:“世子何以笃定宝藏位置?”谢宇华指尖点向图上一处暗礁标记:“1708年,圣何塞号在此触礁沉没,后世考古曾在此发现西班牙金币残片。我们只需以罗盘校准方位,再派潜水队探海,必有所获。”章怀闻言,眼中泛起敬意。航程怀在指挥舱稳住身形。刘长林疾步而入,报告:“补给船受损,需暂避风浪。”谢宇华望向舷窗外肆虐的海水,咬牙道:“传令,全员加固船只,寻就近岛屿暂泊,待风暴过后,即刻启程!”船员们闻令而动,甲板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风暴过后船队休整半日,复又启航。程宇华在舱中翻阅《沉船录》,忽见一段记载:“圣何塞沉没处,常有磷火夜现,似海中鬼灯。”他心头一震,命人取来夜视望远镜。当夜,船行至预定海域,谢宇华举镜眺望,果见远处海面有幽蓝火光闪烁。他激动难抑,高呼:“便是此处!章怀,速调潜水队!”潜水队员穿特制铜盔,携绳索与竹筐入海。谢宇华在甲板上焦灼等待,每一秒都似被拉长。约莫两刻钟,水面传来信号,潜水员浮出,铜盔内传出嘶哑呼喊:“世子,海底有铁锚残骸,遍布金币!”程宇华与章怀相视而笑,热泪几欲涌出。章怀当即指挥船员下锚,以绞盘吊起沉物。一枚枚锈迹斑斑的金币、镶宝石的十字架、雕花银器陆续出水,甲板堆记珍宝的光芒。众人彻夜打捞,至黎明时分,已得金币千余枚,珍宝数十箱。谢宇华命人将宝藏密藏于客轮夹层,复又启程驶向利马海域。途中,他反复查验航海日志,确认利马宝藏沉没坐标。此次航行顺利,仅七日便抵秘鲁外海。潜水队依前法搜寻,果然在珊瑚礁群中发现沉船残骸。此番收获更丰:金砖、钻石匣、珍珠链,每一件都折射着历史的血泪与辉煌。返航途中,谢宇华在舱中展开账簿,估算宝藏价值。利马藏金可抵朝廷两年岁入,圣何塞珍宝亦能解燃眉之急。他忽而想起一事,召章怀密议:“此批宝藏需分批运回,以免引人觊觎。可先以商船名义,将部分珍宝售于南洋富商,所得银钱暗汇回朝。”章怀领命而去,程宇华又命人绘制海图,将打捞坐标详细标注,以备后世之用。船队归航北海,刘长林率海军列队迎接。程宇华立于船头,见港口百姓围观,知此事已难保密,遂命章怀传信回王府:“宝藏已得,分批运京,请父亲速筹善后。”谢文东接信时,正在内阁议事,闻此喜讯,拍案而起:“天不亡我!”当即召财政大臣,密商以宝藏充盈国库,筹备清法之战。谢宇华归府后,谢文东在书房设宴,父子对饮。谢文东举杯叹道:“此役若成,便能扭转乾坤。你虽年少,却胜我多矣。”谢宇华摇头:“若无父亲筹谋,此行亦难成事。且宝藏终是外物,若要长治久安,还需革新图强。”谢文东深以为然,父子二人议至深夜,定下铁路扩建、海军整训、工业扶持诸策。此后半年,宝藏陆续变现,朝廷财政渐丰。清法之战爆发时,朝廷已能调拨军资,装备新式火器。铁路贯通南北,陆军士气昂扬。谢宇华亦在历练中渐显才干,被谢文东委以重任,参与内阁议事。每当夜深,他仍会翻阅那册《海疆图志》,海风仿佛从纸页间涌出,吹拂着他两世的灵魂。历史的车轮仍在滚动,但谢宇华知道,他们已悄然扭转了其中一道辙痕。那些沉睡海底的珍宝,终成了撬动时代的杠杆。而他与父亲,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那个被后世铭记的黎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