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过后,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我们三个人,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坐在了一起,吃了一顿真正的团圆饭。饭桌上,母亲一直在给我们夹菜,眼角的笑纹藏都藏不住。“茵茵,多吃点这个,你最爱吃的。”“淮之,你也吃,看你瘦的。”我决定不再回到原来的公司。那份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是我想要的。我翻看着自己那个记录着与亡父点滴的微博,做了一个决定。“妈,我想开一家照相馆。”“就叫‘旧时光记忆馆’,帮助人们留住那些珍贵的瞬间。”母亲愣了一下,随即表示支持。“好,茵茵想做什么,妈都支持你。”纪淮之更是直接。“缺钱吗?”我摇摇头。“我有存款。”“那缺人吗?”我看着他。“你一个大明星,能来我这小店打工?”他笑了。“我帮你找店面,帮你联系最好的设备供应商。跑腿的活我能干。”他真的说到做到。他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帮我,但他只帮忙,从不干涉我的任何决定。选址、装修风格、经营模式,他都给了我充分的尊重。母亲也走出了多年的阴影,主动提出要来我的照相馆帮忙。她说想做些接待和后勤的工作,她想用余生来弥补对我们的亏欠。纪淮之推掉了大部分不必要的工作。他陪着我一起去旧货市场淘那些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陪我一起给墙壁刷漆,弄得两人满身都是油漆点。我们为了一个灯具的颜色争论半天,最后笑着互相妥协。在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点滴日常中,我们之间的那层隔阂,自然而然地消融了。感情在沉默的陪伴和默契的对视中,悄然升温。照相馆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所有的东西都布置好了。我和他在空荡荡的店里做最后的打扫。我正擦着一个老式相机的镜头,他从背后轻轻抱住了我。他的下巴抵在我的肩上。“茵茵。”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点紧张。“八年前我没能说出口的话,现在可以吗?”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做我女朋友吧。”我没有立刻回答。我笑着转过身,对上他紧张又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捏了捏他的脸。“看你表现咯,纪先生。”“还有,以后不许乱发微博。”他立刻点头。“都听你的。”没有直接答应,却胜过一切回答。他开心地笑了,像个得到了糖果的孩子。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纪淮之让我回的那个“家”,不是一栋房子。而是有我们三个人的地方。一个曾经破碎过,但正在努力被我们一点点重建起来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