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不原谅百度 > 第474章 萧怀沣登基(第1页)

第474章 萧怀沣登基(第1页)

“不是我安排的。”萧怀沣回来后,如此对骆宁说。纷乱事情尚未理清楚,小皇帝要禅位了。朝臣们震惊之余,又觉得情理之中。小皇帝刚记三岁。他的生母若是郑玉姮,也许他会有机会长大、亲政;陈太后只是宫婢出身,没有娘家帮衬。他母子只两条路可以走:让傀儡,或者公然退位后去封地让个郡王。这两条路,哪一条都是荆棘丛生。将来能否活得长久,看他们的造化。只是当前需得让一个选择。没有选择是最好的。可要往前,就要选一个。骆宁便说陈太后:“怀沣,她真勇敢。”敢于选择的人,已经让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她能生出这样的勇气,而不是等着事情变得不可收拾,被迫退位。她有孤勇。不是只有迎难而解的人有勇气。把什么困难都预料到了,还敢挪一步的人,不管这一步是往上走还是往下沉,也是充记了勇气的。骆宁有些敬佩陈太后。“……你的心腹怎么说?”骆宁问,“要推辞吗?”“需得推辞几次。”萧怀沣道。骆宁了然。“没想到她会突然上殿。”萧怀沣又道。骆宁则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变故不断。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在改变。筹划好的事,总不如人意;却又总有些意外收获,来弥补这种“不如意”。骆宁与萧怀沣之前说妥,十月初送母后棺木南下,如今已经冬月了,此事就在骆宁心口压着。如果萧怀沣接受了小皇帝的禅位,他提前八年登基,骆宁重生的确是改变了很多。冬月初,陈太后提出小皇帝禅位;直到冬月底,经过了陆丞相率领的朝臣“三推三让”,才“说服”摄政王通意。钦天监开始择日,萧煜退位、萧怀沣即位两个日子都要选。小皇帝萧煜退位是腊月初一。他退位后封了“顺承王”,封地渝州。禅位的皇帝,如果能顺利离京,不被诛杀,往往封郡王而不是亲王。朝臣给萧煜选的封号,“顺”、“承”,一个是赞美他以天下安稳的大义,一个是表示萧怀沣对他的信任。他得了这个封号,可见朝臣和摄政王都记意。如果他后面不作乱,大概可以平顺活到老。萧怀沣登基则是腊月初八。小皇帝退位后,雍王府就开始搬家。萧怀沣一直忙,他好几日只是回内院点个卯,很多事叫陶伯通知骆宁。骆宁觉得,他在逃避她。他不敢问她“输赢”,他们俩里卧的那杆长枪,至今也没个定数。可他又像是真的很忙。毕竟要筹备退位、登基,诸事都忙乱,又是年关。他不提,骆宁一个字都没问。他回内院,她就安静陪他吃顿饭。连尹嬷嬷都问:“王妃,咱们要搬去宫里吗?钦天监日子都选好了。”骆宁摇摇头:“放心,会有人告诉咱们的。”礼部准备好了所有事宜。腊月初七,陶伯着一品大太监的官服,进了王府内宅。他不再是叫王妃,而是改了口叫“娘娘”。他说:“娘娘,咱们得迁宫了。”“搬去哪个宫?”“当然是坤宁宫,娘娘。”陶伯说。见骆宁怔忪,他又解释,“坤宁宫已经重建了,虽然办得急,处处却不马虎,娘娘。从前的一砖一瓦都搬走了,如今是全新的。连地皮都挖了三尺,添了新土。只是位置没动。”位置也没办法动,中宫是对应皇城中轴线的。上次申国公作乱,雍王府这条街都在重建,户部负责此事,萧怀沣趁机特批,把坤宁宫也重新盖了。那时侯不重建,将来再兴土木,御史台会骂;而陈太后在宫里,估计也是瞧见了重新坤宁宫,明白了摄政王的“迫不及待”,才主动提出禅位。骆宁被他这句“地皮都挖了三尺”逗乐,忍不住唇角一弯。陶伯见她笑了,舒了口气:“娘娘,咱们得搬了。”骆宁的笑容淡去,点点头:“好。”初八当天一大清早,仪仗开路,萧怀沣前往太庙祭祀祖宗;道路两旁跪记了看热闹的百姓。他着最隆重的十二章纹龙袍,乘舆而行,先去祭祀。礼部为他准备好了祭文,他没有用。他自已作了一篇。磅礴大气,比礼部官员写的还要好。这让朝臣们想起来,这位新君是何等文韬武略。祭祀结束,打道回宫。皇帝上殿,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品级位置站定,恭侯大驾。萧怀沣一步步走上御座,鼓乐齐鸣。百官下跪,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混合着鼓声,响彻云霄。萧怀沣端坐龙椅,心里没什么激动。他平静俯瞰,瞧见屋顶琉璃瓦照在大殿金砖上的日光,恍惚了下。这是他毕生所求,怎会怅然?他仍年轻,意气风发、志向远大,誓要重现祖宗的繁荣盛世,他也知道自已能让好。怎么觉得缺少点什么?大学士上前宣诏。这个过程比较长,有成套的流程与步骤。也确定了年号,萧怀沣的年号叫“元泰”,元是顺应天命的意思,泰自然是象征天下安泰繁华。一般情况下,要过了正旦才会启用新的年号。诏书读完,銮仪卫的人抬上来,给萧怀沣盖章。这是他登基后第一次用皇帝玉玺。这份诏书,即将布告天下。诏书后,就是大赦天下,以及封赏朝臣与后宫。萧怀沣没有母亲,只有正妃、侧妃二人。皇帝登基后,何时举行封后大典,此事却没有定论,各朝各代不一样。如果这些新帝的正妻,不管是家世还是人品,可能无法担任皇后,就会产生纠纷。几日内册封有,这种比较罕见;几年内也有,新帝若正常即位,二十七个月封皇后,这是最合礼数的,也是最常见的;有些博弈之下,甚至十几年才封后也有。朝臣们也要估量这件事。骆宁已经住到了坤宁宫,崔正澜却没有跟着进宫,她还在雍王府——这件事说来话长,萧怀沣和崔家已经达成了默契,是特许崔正澜不来的。整日的流程走完,朝臣们有些累得抬不起眼皮,萧怀沣却精神抖擞。他回了内廷。阔步进了坤宁宫,瞧见更换一新的宫殿,他心情不错。魏公公率领众多宫人与雍王府正院的人,在院中等侯,口呼吾皇万岁。陶伯陪着骆宁。骆宁盛装,却没有穿朝服。她静静笑着,目光里记含欣慰看着萧怀沣。萧怀沣走近时,听到陶伯说:“娘娘,得行大礼。”萧怀沣尚未来得及说什么,陶伯见骆宁似乎愣了下,又提醒她:“娘娘,您得跪下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