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天幕之谜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大明,洪武八年,三月。夜已经深了,奉天殿的偏殿内依旧灯火通明。刚过五旬的朱元璋精力旺盛得不像话,正就推行纸币本位制度,与太子朱标商议着细节。宝钞提举司的设立,关乎国本,他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敲定。“……以桑皮为料,防伪的印记要复杂,最要紧的是,要让百姓信咱这宝钞!”朱元璋手指敲着桌案上的草图,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朱标在一旁躬身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由远及近,夹杂着太监宫女们压抑不住的惊呼。“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朱元璋眉头一皱,脸上浮现出几分煞气。不等内侍进来通报,他已然起身,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朱标心中一紧,连忙跟上。父子二人刚踏出殿门,便齐齐顿住了脚步,抬头望向夜空。只见原本星月无光的漆黑天幕,此刻竟被一道巨大的光亮撕开,如同一幅凭空展开的画卷,悬挂在紫禁城的上空。光幕之中,一个年轻人的身影清晰可见。周遭的太监和侍卫们,早已跪倒了一片,对着天空叩拜不已,嘴里“神仙显灵”的念叨声不绝于耳。朱元璋的眼神只是在那些慌乱的奴婢身上扫过,便重新落回了天上。他没有跪,也没有怕,只是负手而立,身形站得笔直。“标儿,你看那天上的人,年纪跟你也差不离。”他忽然开口,语气里听不出喜怒。朱标一愣,下意识地顺着父皇的目光看去,只见光幕里的年轻人衣着古怪,正对着虚空露出一个有些讨好的笑脸。他连忙躬身道:“父皇,这……天上这位来历不明,孩儿不敢妄自比拟,此等异象,若真为上界仙师,岂非不敬……”“仙师?”朱元璋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冷笑一声,打断了儿子的话。“你再仔细看看,他那身子骨,怕是连三石的弓都拉不开,哪有半分仙风道骨?”朱标被父亲问得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朱元璋转过头,看着自己这个仁厚的儿子,眼神变得复杂起来,声音也沉了下去:“标儿,你书读得多,但要给咱记住一件事。”“这世上,要是真有漫天神佛,真有普度众生的仙人,咱的爹娘,咱的哥哥,就不会一个个活活饿死!”朱标立刻垂首:“孩儿失言,请父皇恕罪。”他知道,自己无意间又触碰到了父皇心中最深的伤疤。朱元璋没再看他,目光重新投向天幕,眼中的嘲弄和伤痛缓缓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和探究。他这辈子,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佛,只信自己手里的刀,只信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管他是仙是妖,敢出现在咱大明的天下,就得给咱盘着!“来人!”朱元璋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威严。一个侍卫统领连滚带爬地过来:“奴婢在!”“传胡惟庸,汪广洋,宋濂。”“咱倒要看看,这个所谓的‘仙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永乐元年,十一月。奉天殿。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声音沉凝如铁,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内。“……流民复业,田亩荒芜,农具、种子皆无所出,朝廷理应周恤。自今日起,凡逃民复业者,历年所欠粮草,悉数豁免!”“若有地方官吏阳奉阴违,再向百姓追征,一经查实,严惩不贷!”靖难之役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他需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人昭示,他朱棣,不仅能打天下,更能治天下。话音刚落,殿外天光骤然一暗。本是朗朗白日,此刻却昏沉如暮。“怎么回事?”“天狗食日不成?”满朝文武一阵骚动,刚刚还沉浸在皇恩浩荡中的官员们,此刻脸上都浮现出几分惊疑。朱棣眉头一拧,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刚刚坐稳这江山,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有心人解读为不祥之兆。还不等司天监的官员出列解释,一道巨大的光幕毫无征兆地在天际展开,将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其中。光幕之上,一个年轻男子的身影渐渐清晰。“神仙!是神仙显灵了!”殿外的侍卫、太监已经跪倒一片,不住地叩首。殿内的官员也好不到哪去,不少人已经双腿发软,就要跟着跪下。“都给朕站直了!”朱棣一声怒喝,如同平地惊雷。他霍然起身,龙行虎步,迈出殿门,双眼死死盯住天上的那道人影。光幕里的人影,穿着一身闻所未闻的古怪服饰,头发剪得极短。“仙师?”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声音里满是毫不掩饰的轻蔑。户部尚书夏原吉颤颤巍巍地上前一步:“陛下,天降异象,恐是上苍警示,我等还是……”“警示?”朱棣打断他,反问道:“警示朕什么?警示朕的江山,要靠这么个玩意儿来指手画脚?”他伸手指着天幕里的苏铭,语气越发不屑:“你瞧瞧他那身板,风大点都怕给吹跑了。朕麾下随便一个校尉,都能一拳撂倒他。”夏原吉被噎得满脸通红,不敢再言。朱棣收回目光,眼中的轻蔑渐渐被一种深沉的算计所取代。他不在乎这是仙是鬼,他只知道,这东西出现在了他朱棣的天下,出现在了金陵城的上空。那就必须在他的掌控之内!“来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快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给朕把这玩意儿盯死了!”朱棣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朕倒要看看,这天上的‘仙师’,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