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拧紧后,直起腰,捶了捶后背,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和惯性的容忍。周卫国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戳了一下,他的目光不由的落在了张师傅手里的老式扳手上。环顾四周,几乎每一位工人使用的都是同样制式的扳手。这种工具简单结实,但同样费力、低效,日复一日地消耗着大家的体力和时间。所以,想要提升劳动效率,不仅仅要在大的方面搞革新,也要对细微之处下功夫,比如说这种小型工具。很快,棘轮扳手以及其它一些先进且实用的工具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想到这里,周卫国当即告别了张师傅,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两个小时后,几张犹如机刷般的机械图纸就出现在了他的办公桌上。看看距离下班的时间还早,周卫国便直接来到了金工车间。棘轮扳手虽然在三四十年后属于常建的工具,都不用专业的修车点了,即便是普通家庭都会有一两把,似乎算不上什么精细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代,却绝对属于新鲜玩意儿,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未必能生产的出来。图纸画好之后,周卫国找到薛富贵和许青山,并将图纸拿给他们看,询问能不能做出来。在看完周卫国的设计图之后,两人都是眉头紧皱。沉默良久,两人同时表示,以他们的能力怕是做不出来这么精细的工具。但两人同时向周卫国推荐了一个人,即金工车间的8级工蒋公明,说他肯定行。随后,周卫国便带着图纸找到了这位备受薛富贵和许青山推崇的蒋师傅。周卫国过来的时候,蒋师傅正坐在凳子上,就着台灯的光亮加工一个零件。他约莫五十多岁年纪,鬓角已经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透过老花镜的上沿看人时,仿佛能直接穿透皮相,看到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和手里的功夫深浅。他身材精干,手掌却很宽大,指节粗壮,却有着与这双劳动之手不相称的灵巧与稳定。他没有用任何花哨的数控设备,面前是一台老旧的台虎钳,一套磨得发亮、几乎能照出人影的扳手、锉刀、刮刀,还有一台手摇钻床。“蒋师傅,我是技术科的周卫国,有事找您老帮忙!”蒋公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并将手中的零部件往一旁放了放,然后语气生硬的说道:“小事情你找小刘、小吴他们就行!”周卫国倒也没有因为蒋师傅的态度而生气,他很清楚这年头八级工的意义。这可是工人序列中的最高技术等级,是真正的大国工匠,是工厂里的“定海神针”。这些人或许理论公式说不出太多,但一生的经验都浓缩在那双眼睛和那双手上。他们能听机器运转的异响判断故障,能用手摸出加工误差几个“丝”(001毫米),能用最普通的工具加工出达到极高精度要求的零件。他们是生产一线的灵魂人物,深受工人敬重,连厂领导见了也要客气地叫一声“师傅”。可以说,八级工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评级,更代表着的是一个崇尚手艺、追求极致的工业时代。“蒋老,这是我设计的一种新型扳手,您给看看以咱们厂里的水平,能生产出来吗?”说话的同时,周卫国将手中的图纸递了过去。蒋公明本没想管这事儿,但是当他的眼神落到图纸上的时候,眼睛却再也挪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