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纲提出迁都的时候,张浚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倒是没有像李纲一样,提出两个最合理的新都所在,直接认为迁都就应该迁去江宁府。
“在此之前,臣已经与数为大臣商议过了,他们都认为江宁府是不二之选。”张浚又补充道。
李纲对于选址并没有特别的明确的态度,对他来说,在哪都没有区别,只要不是依然待在这破财的开封城中就行,免得金人再次南下,又是像现在这般手忙脚乱,还要担心皇帝的安危。
“陛下以为如何?”李纲低头请示道。
“此事朕也想过了,至于迁都的地点,便定为应天府为佳。”
臣子们显然更偏向于江宁,却没预料到赵榛最终选择的是应天。
选择应天的理由对于赵榛来说也很简单。
那就是华夏几千年来,除了朱元璋之外就没有北伐成功的记录。
这并不仅仅是巧合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南方,南方江浙士族,他们大多没有任何进取之心。
对他们来说,由于太过于富裕,以至于只想着守住自己的财富,北伐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除了让朝廷加征赋税之外,毛都没有。
自己的财富永远比民族大义更加重要,就像许州,古往今来就是谁来降谁,没有一次抵抗的记录,由此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