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以张邦昌践祚称帝于大名,确实有违君臣之道,当讨伐之,但现在看来还为时过早。”
“说说看。”赵榛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宗元帅战于西北,中原虽未发一卒支援,却付以钱粮巨万,若是再行征伐,恐无钱粮可用。”
一年的时间,虽然击退了金人可喜可贺,但对于大宋来说却并非完好无损,至少在经济上被破坏的严重。
现在还没法缓过来,能支撑宗泽一军北伐已经是倾尽所有的情况下了。
若是再动兵戈,那真就不是勒紧裤腰带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且若北伐想要成功,兵力上至少要有二十万,岳飞,刘光世,张浚等将,募兵数月,加上各地征调来的厢兵,也能凑出如此的规模,但这样的规模,所消耗的民力,难以估算,若是北伐深入,补给线拉长,恐怕也更是难以维系,届时北伐大军断粮,纵然有几十万大军,也只能全军覆没,只会白白牺牲。”
李纲把他想的都说了出来,并非是他不想北伐,他也想北伐,但李纲的眼光就不会像岳飞一样,只放在军事上。
军事上的北伐可行,可不代表经济上能够支撑,最终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得到能不能北伐的结论。
对于朝廷的现状,赵榛当然也清楚,国库还在赤字运行,赵榛不怎么精通经济,但也知道过高的赤字对国家来说绝非好事。
他们大宋的货币也不是世界货币,没法超额发行,强行收割别国的韭菜。
李纲的论述,却也有其道理。
也正如岳飞所说的,现在是北伐的最好时机,等到金人扫平了西北,再次应付大宋,那丢失的战机可很难再次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