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开局辞官隐退老朱人麻了笔趣阁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北平,燕王府。塞外的风,如同裹着冰碴的刀子,刮得人脸生疼。朱棣背着手,站在王府的庭院中,任由那凛冽的寒风吹动他身上的玄色王袍。他的脸色,比这北平的天气,还要阴沉。他已经在这里,站了整整一个时辰。他在等。等一个消息,等一只本该在三天前就抵达的信鸽。“王爷,风大,还是回屋吧。”一名身形瘦削,眼窝深陷,穿着一身僧袍的谋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正是燕王府的第一谋士,道衍和尚。朱棣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得如同结了冰。“道衍,我们派去京师的第三批人,还是没有消息吗?”道衍双手合十,微微摇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不仅如此,我们在京师布下的几处暗棋,宝源当铺的孙掌柜、春香楼的杜管事,还有兵仗局的那位主事,全都联系不上了。”朱棣的瞳孔,猛地一缩。如果说失去一两个眼线是意外,那七八个眼线,在短短十天之内同时人间蒸发,就绝不是意外!那是一张网!一张无声无息,却又大得可怕的网,正在京师悄然张开。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一个个绞杀,吞噬!“到底……是谁?”朱棣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父皇吗?不像。”“父皇若是要动我,绝不会如此悄无声息,他老人家的手段,向来是雷霆万钧,恨不得昭告天下!”“太子大哥?更不可能!”“他仁善得近乎懦弱,连杀只鸡都要念半天经,哪有这个魄力!”道衍的眼中,也闪烁着深深的疑惑:“王爷,此事处处透着诡异。卑职还听到了一些从京师传来的风声。”“说!”“京师的商贾和勋贵圈子里,最近都在传,皇太孙朱雄英,自大病一场后,性情大变。”道衍压低了声音:“传言他一改往日仁善,变得……手段酷烈,杀伐果断。”“前些日子,更是亲手操办了户部尚书张延年和十几位清流言官的大案,午门斩首,血流成河。”“一个八岁的娃娃?”朱棣嗤笑一声,眉宇间满是不屑。“病了一场,把脑子烧坏了不成?”“依我看背后定是太子大哥授意,想学父皇立威,却又不敢自己出面,便推个儿子出来当挡箭牌。”“妇人之仁,简直可笑至极!”他本以为,太子仁厚,太孙病弱,是他发展势力的天赐良机。这几年,他在北平招兵买马,私下里扩大护卫规模,甚至偷偷开炉铸造兵器,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现在,京师传来的种种诡异迹象,却让他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安。就像一头蛰伏在暗处的猛虎,突然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被一双来自天空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这种感觉,让他毛骨悚然!……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师。东宫,承乾殿。朱雄英正与自己的父皇朱标,对坐弈棋。“英儿,你这棋风……怎么也变得如此霸道了?”朱标手执白子,却是迟迟不敢落下。棋盘上,他的大龙已被黑子围得水泄不通,只有坐以待毙的份。朱雄英微微一笑,落下一子,彻底锁死胜局。“父皇,对弈如对敌,存了仁慈之心,便会满盘皆输。”就在这时,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殿门外,单膝跪地。正是新任锦衣卫指挥同知,蒋瓛。朱标眉头微皱,他对这些神出鬼没的锦衣卫,素来没什么好感。朱雄英却像是没看见朱标的表情,只是淡淡地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蒋瓛头颅低垂,声音冷酷而高效:“回禀殿下,燕王在京师的所有暗桩,共计一十七处,已全部清除。”“所有相关人员,均已意外身亡,未留下任何痕迹。”“另外,按照殿下的吩咐,关于燕王在北平私自扩军和偷铸兵甲的消息,已经通过醉仙楼的说书先生,秦淮河的船娘,以及几位好赌的勋贵子弟之口,无意间传了出去。”蒋瓛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算算时间,这些消息,现在应该已经传到了陛下最信任的几位老臣耳中。”“最多不出一个时辰,就会摆在陛下的御案之上。”听着这番话,一旁的朱标惊得手一抖,棋子都掉在了地上。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些日子,英儿每天都在他身边读书、练字、下棋,乖巧得像一只猫。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这风平浪静之下,自己的儿子竟然已经隔着千里之遥,对他那位野心勃勃的四弟,布下了一个绝杀之局!这……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这份心机,这份手段,简直……简直比父皇还要可怕!朱雄英捡起地上的白子,放回棋盒,轻声对朱标说道:“父皇,四叔他……野心太大了。”“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害他,而是为了救他,也是为了……救我们自己。”救我们自己!这五个字,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朱标的心上!……北平,燕王府。“圣旨到——!”一声尖细傲慢的唱喏声,如同惊雷般在燕王府的上空炸响!朱棣的心,猛地一沉!他领着王府众人,快步走到前院。只见一名手持拂尘,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正站在院中,身后跟着一队杀气腾腾的锦衣卫。“咱的四皇子,燕王朱棣,接旨吧?”老太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轻蔑。朱棣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跪倒在地。“儿臣,接旨。”老太监清了清嗓子,缓缓展开了手中的黄绸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北平守将上奏,言燕王朱棣,无故扩充王府护卫,逾制三千!”“又闻,有御史弹劾言燕庶人等,私开炉火,偷铸兵甲,意图不轨!”“朕念及父子之情,不忍加罪。然,国法无情!”“藩王之本,在于拱卫中央,安守本分,非拥兵自重,觊觎神器!”“着,即日起,削燕王护卫两千,其地方兵权,暂交由北平都指挥使司节制!”“另,罚俸三年,闭门思过一月,钦此!”轰——!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朱棣的脸上!他整个人都懵了!私自扩军!偷铸兵甲!父皇……父皇竟然全都知道了!而且知道得如此清楚!这怎么可能?!这些事情,都是他瞒着所有人在最隐秘的地方进行的,知情者皆是他的心腹死士!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谁?!到底是谁在背后捅了他一刀?!“燕王殿下,接旨吧?”老太监将圣旨递到他面前,嘴角的讥讽之色更浓了。朱棣浑身颤抖,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份薄薄的,却又重如泰山的圣旨。“儿臣……领旨谢恩。”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送走了传旨的太监,朱棣缓缓站起身,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回书房。道衍等人跟在身后,大气都不敢出。所有人都知道,此刻的燕王,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砰!”一声巨响!书房里那只他最心爱的,产自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茶盏,被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四分五裂!“啊——!!!”朱棣发出一声压抑不住的,如同野兽般的怒吼!他的双眼,赤红如血!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输得不明不白!他甚至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没有搞清楚!一股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恐惧感,将他牢牢包裹。他猛地回头,看向金陵的方向,眼神阴鸷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太子大哥……不,不对!他忽然又想起了京师的那些传闻,想起了那个在大病一场后,性情大变的八岁侄儿!一个可怕的,让他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念头,浮上了心头。难道……是他?!这皇太孙,不对劲!……就在朱棣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之时。应天府,魏国公府。大明开国第一名将,中山王徐达的府邸,此刻却是一片喜气洋洋。下人们张灯结彩,厨房里佳肴飘香。因为今天,有一个无比尊贵的客人,即将登门。当东宫的仪仗出现在府门口时。年过半百,身经百战,见了皇帝都可以不跪的徐达,竟亲自带着全家老小,在门口恭敬地等候。车帘掀开,朱雄英在太子朱标的搀扶下,缓缓走了下来。“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孙殿下!”徐达声如洪钟,带头行礼。“魏国公快快请起。”朱标连忙上前扶起。朱雄英则对着徐达,行了一个标准无比的晚辈礼:“雄英,见过徐爷爷。”“不敢当!不敢当!”徐达看着眼前这个明明粉雕玉琢,眼神却清澈深邃得不像个孩子的皇太孙,心中感慨万千。就在这时,徐达身后,只见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着一身粉色罗裙,脸蛋精致得像瓷娃娃,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偷偷地从她父亲身后探出小脑袋,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皇太孙殿下。朱雄英的目光,恰好与她对上。四目相对。小姑娘脸上一红,像受惊的小兔子一样,又把头缩了回去。朱雄英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徐妙云。未来的燕王妃,未来的仁孝文皇后。只不过在这一世,你是我的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