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摆着,阳春县的虎山酒十斤装的一坛子,京城的红星二锅头八瓶,东北的烧刀子十斤装的一坛子,建国拿出八瓶茅台。烧刀子是彭家的三女婿带的,他是东北人,当兵转业留在京城。
建国早就有打算,从部队里或借或买的,操持好了够两个排用的桌椅板凳,碗箸杯碟。
好嘛,齐活,上菜,开席。
五大桌子人,或在客厅,或在炕上,都集中在建国原来的房子,开始了新年盛宴。
第一杯蔚佑之当仁不让,他先敬,主要是祝福:“各位亲家,今天这头杯酒,得让咱们老一辈的先提。咱们几个,现在都是三世同堂,看看咱这满屋的后代,这离四世同堂已经不远了,说明啥?说明咱托国家的福,咱们这些老家伙享福还在后头呢。所以,今天借这杯酒,首先,祝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再祝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身体会越活越健康,我们的后辈一代更比一代强。干杯。”
蔚佑之带头干杯。
干杯之前不忘拿筷子沾一滴酒,熟练的滴进怀里的蔚蓝嘴里。
蔚蓝习以为常,面不改色的吧嗒吧嗒嘴,接着嘴里又进了一口肉,蔚蓝嘟着小嘴儿欢快的吃,小腿儿还惬意地来回丢荡着。
彭家老太太是个性情中人,干练豁达,她和儿媳妇春莲很合得来,婆媳关系相当好,一因为性格相近,二主要是靠酒。婆媳俩是闺蜜兼酒友。
老太太第一次见蔚蓝就喜欢,蔚蓝粉雕玉琢的,本就讨喜,再一看蔚佑之爷孙俩这熟练的手法,就更喜欢加羡慕起来,她家八个孙子辈,目前看,就酒量而言,没一个随她。
第一杯酒喝完,老太太就逗蔚蓝,“蓝妮儿啊,你也要喝酒啊?告诉奶奶这酒啥味儿啊?”
蔚蓝依旧丢荡着小腿儿,清脆的说,“这酒不是我们家的酒,辣,没我家的酒甜。”
啊呦,桌上的人都一惊,这么个小不点,能尝出来?
第一杯酒,是茅台。
彭家奶奶来了兴致,“亲家,咱先别急着喝,我先尝尝咱们蓝妮儿家的酒。”
蔚佑之笑着示意爱国,倒家乡的酒。
爱国给彭家奶奶倒上虎山酒,彭奶奶抿了一小口,咂摸咂摸嘴,点点头,是有甘甜味。
彭奶奶看一眼儿媳妇春莲,春莲马上会意,又给婆婆拿个杯子,倒上了烧刀子,春莲拿过一把匙羹,往里倒了一点,递给蔚佑之。
蔚佑之不紧不慢的又沾了一筷子给蓝妮儿,蓝妮儿吧嗒吧嗒嘴儿,清爽的说,“爷爷,这个酒也辣,也不是咱家的。”
蔚佑之傲娇,指示建国,“再开一瓶。”建国把红星二锅头开了,再一滴进了蓝妮儿的口,蓝妮儿一本正经的说,“爷爷,这酒不辣,可是咱家的甜。”
一直陪着蓝妮儿品尝的彭奶奶服了,赞起大拇指,向蔚佑之点赞,“亲家,后生可畏,老蔚家有前途呐。”
蔚佑之老怀大慰,端起第二杯酒,高声倡导,“儿郎们,都倒上,机会难得,咱都尝尝这东南西北的酒,长长见识。”
老蔚家的后辈们,有一个算一个,统统倒上酒,不论多少,能喝一杯倒一杯,能喝一口倒一口,叔叔大爷们,姑嫂们,兄弟姊妹们,响应爷爷的一声令下,干杯。
彭奶奶和彭爷爷服了,就这样的家族不兴旺,哪个能兴旺?!
源于蔚蓝的点睛之笔,京城的新年团圆饭,酣畅淋漓,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