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主角是小偷 > 第192章 微光燎原(第1页)

第192章 微光燎原(第1页)

“红星机械厂”事件的稳妥处理,如同一次高强度的压力测试,不仅检验了沈青云构建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的初步成效,更让他深刻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疏导社会情绪、激活内生动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体悟,他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正在基层悄然生长的“微光计划”,决心将从中汲取的养分,反哺到更广阔的社会治理实践中,让这缕微光,真正具备燎原的潜力。

省委政法委的会议室里,关于推广“微光计划”经验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窗外是连绵的冬雨,敲打着玻璃,室内的争论却带着火气。

“沈书记,‘微光计划’在清河路社区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那毕竟是个案,体量小,问题相对单纯。”一位负责城市建设的副秘书长扶了扶眼镜,语气谨慎,“如果要在全市,甚至全省层面,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改造这类硬骨头中推广这种‘居民深度参与、协商共治’的模式,我担心……效率太低,矛盾太多,容易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还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施工,效率更高,也更可控。”

另一位来自住建部门的负责同志接口道:“是啊,沈书记。就拿加装电梯来说,高低层住户的利益诉求天然对立,协调难度极大。让社区去牵头,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权威,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扯皮,最后事情办不成,反而积累一肚子怨气。我们过去不是没试过推动居民协商,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沈青云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点着桌面上的那份《关于借鉴“微光计划”经验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他没有立刻反驳,直到大家都发表了意见,会议室暂时安静下来。

“同志们,我理解你们的顾虑。”沈青云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政府主导,大包大揽,看起来效率高,风险可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钱,搞了那么多工程,有些地方群众还是不买账?甚至骂我们是‘形象工程’?”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因为我们过去的工作模式,很多时候是‘替民做主’,而不是‘让民做主’。我们以为给了他们最好的,却可能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者,我们在过程中,忽略了个体差异化的诉求和感受。”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微光计划’的核心,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一条:把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尽可能多地交给居民自己。政府的作用,是搭建平台、制定规则、提供资源、协调矛盾,是做‘催化剂’和‘守护者’,而不是‘包工头’。”

他拿起那份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不是要求大家放弃政府责任,恰恰相反,是要求我们转变政府职能,以一种更智慧、更接地气的方式去履行责任。老旧小区改造,难点不在技术,不在资金,而在于人,在于如何调和成千上万个体不同的利益和想法。这根硬骨头,靠行政命令啃不下来,必须依靠基层民主协商这把‘软刀子’。”

他最终拍板:“争论先放一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选择一个更有代表性的试点——江北区‘桃园小区’。这个小区规模大,老年人口多,产权结构复杂,加装电梯的呼声高,矛盾也更突出。我们就看看,‘微光计划’这套打法,在这种硬仗里,到底行不行。由政法委牵头,住建、民政、街道、社区组成联合工作组,我担任组长,周为民同志作为社区治理顾问参与其中。”

桃园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没有电梯。随着最早一批住户步入老年,“上楼难”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以退休教师王阿姨为代表的高层住户,是加装电梯最坚定的支持者,她甚至收集了近百户的联合签名。而住在一楼的个体户刘老板,则是最激烈的反对者,理由充分:影响采光、有噪音、占用公共空间、还可能影响他家的门面房价值。

联合工作组进驻小区的第一次居民意见征集会,就在社区活动室炸了锅。

王阿姨情绪激动,拿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我们这些老骨头,爬了二十年楼了!现在买个米提个油都费劲,生病了上下楼更是受罪!安装电梯是给我们行方便,也是给将来的你们行方便!政府有这个好政策,凭什么不能装?”她的话引起了在场许多老人的共鸣,纷纷附和。

刘老板“腾”地站起来,脸色涨红:“王老师,您不能光想着自己方便!电梯井杵在那儿,我家客厅白天都得开灯!还有那个运行噪音,我还做不做生意了?你们方便了,我们一楼的就活该倒霉?这公平吗?”他的支持者也不少,主要是低层住户和部分担心分摊费用过高的居民。

现场乱成一团,争吵声、抱怨声此起彼伏。社区主任试图维持秩序,声音却被淹没。周为民坐在角落里,快速在本子上记录着各方诉求的关键词,眉头紧锁。这局面,比清河路社区的“螺丝巷”复杂何止十倍。

沈青云坐在后排,没有出声干预。他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发言者的表情,倾听他们话语背后的真实担忧。他看到王阿姨眼中对便捷生活的渴望,也看到刘老板脸上对自身权益受损的焦虑,还看到许多中间派居民的犹豫和观望。他知道,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这里行不通,那会埋下更深的矛盾。

第一次会议不欢而散。周为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晚上失眠了。他回想起沈青云的叮嘱:“不要怕矛盾,矛盾暴露出来才好解决。关键是要找到每一方诉求背后的核心关切,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他决定采用在清河路社区磨练出的“笨办法”——带着网格员,联合住建部门的技术人员、法律顾问,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不是去说服,而是去倾听、去解释、去测算。

他们来到刘老板家。周为民没有一上来就谈电梯,而是先聊他的生意,关心最近的经营情况。等气氛缓和了,才让技术人员拿出根据小区实际情况优化的电梯设计方案。

“刘老板,您看,这是新设计的玻璃幕墙井道,透光率很高,我们对您家客厅的采光影响做了模拟,数据在这里,实际影响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小。”

“这是最新的静音技术标准,分贝值低于国家规定,我们还可以在协议里明确,如果运行噪音超标,由电梯公司负责整改并赔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