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错,就是这个感觉。
昨晚到现在,段时凛换了好几个枕头,就连卧室的被子都换了几床,却始终找不到睡觉的感觉。
但现在,贴上文衍情身体的那一刻,她脑中繁复杂乱的思绪骤然停歇,耳畔的嗡鸣,眼眶的干燥,疲惫的神经,一下子全都和缓了。
段时凛贪恋地贴在文衍情身上,鼻尖充斥着一股淡淡的清爽味,像下过雨的青青草地,又像冬雪即将消融之际的寒风,无端让人心旷神怡。
男人则是呆呆地僵在原地,手掌紧张地攥起,心脏狂跳,不敢乱动分毫。
太近了……
他一点一点转动眼珠,看向趴在他怀里的女子,连呼吸都克制地小心翼翼,生怕会惊扰到她。
以前上学那会儿,他只能远远注视着段时凛站在国旗台下,听她拿着麦克风,稳重流畅地读完发言稿,嗓音清冽,语气淡漠。
阳光打在她身上,清瘦的身板却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普普通通的校服都穿出了不一样的气质。
文衍情就站在人群里,呆愣地看着那样闪闪发光的段时凛。
那年他11岁,刚上初一,父母有了新弟弟,文衍情和家里人的关系如履薄冰……
被拐卖到辽成市的深山里三年后,9岁的文衍情终于被警察接回了家。
可6岁离家,和买下他的“新父母”朝夕相处数载,他脑子里已然记不清亲生父母的名字和长相,以至于回到安祁市那个富丽堂皇的别墅时,文衍情吓得缩在桌子底下,吵着说要回那个山里的家。
一开始,爸妈还好生哄着他,考虑到孩子还小,人生记忆固形最关键的那几年被拐卖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回来难免不适应。
可文衍情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突然被带到了一个陌生富有的家里,两个衣着华贵身价不凡的年轻夫妻红着眼眶看他,一遍又一遍强调他们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提起小时候的事,哽咽着说他们才是一家人。
文衍情害怕极了,向警察求助,那些穿着制服的大人也只是将他推到那对夫妻怀里,哄慰着说:“你爸爸妈妈就在这里,他们找了你很久,你现在回家了,要听他们的话。”
还是孩子的文衍情哭着说这里不是他的家,那两个人更不是他爸妈,他印象里的父亲是牧羊的,总是穿着一身黑灰色的麻布衣衫,手上全是老茧。母亲是黑瘦的,头上裹着头巾,面色枯槁憔悴。
他们挤在那间随时会倒塌的老屋下面,一家人饥寒交迫,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仍然会把最好的留给文衍情。
他们拿出仅有的积蓄供他读书,给他做厚衣服御寒,舍不得吃的肉全都夹到了文衍情的碗里,还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辛玉堂。
文衍情对刚被拐卖的事没什么印象,就记得自己一觉醒来,躺在一个陌生的诊所里,两个面容黝黑的男女紧张地看着他,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文衍情摇头,他感觉脑袋很疼,女人宝贝似的将他抱进怀里,一边抚摸着他的后背轻声哄着,一边扭头责骂男人下手那么重干什么。
男人很不高兴,嘴里嘟囔说:“谁让他不听话老是想跑,我就踢了一脚,谁知道他就撞到柴房桌角上……”
文衍情那时还小,没听懂两人之间争吵的内容,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发生了什么。
那对夫妻对视一眼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他们抱着文衍情,告诉他他叫辛玉堂,出生在辽成市双集县铁水乡辛家村,是他们俩唯一的孩子。
文衍情深信不疑,顶着这个身份生活了三年。
直到某天,一批陌生的警察冲进家里,将他的父母抓了起来,文衍情被赶来的亲生父母抱在怀里痛哭的时候,才恍然意识到,那两个放羊的,根本不是他爸妈。
他在监狱里见到了当年拐卖自己的人贩子,也是因为他的落网,那些被他拐卖到各地的孩子才能重回父母的怀抱。
可文衍情不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脑子里只有跟那对牧羊的夫妻共同生活三年的记忆,贫寒的父母和小而温馨的家的印象在他脑海里植入过深,文衍情难以接受自己竟然管买卖他的人叫爸妈叫了三年,也没法接受陌生的爸妈和陌生的家,以及一个完全陌生的、他原有的名字——文衍情。
过去的认知和现生的反差撕扯着他的意识,巨大的刺激令他的精神受到了严重侵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烙印将文衍情碾得四分五裂,他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也几乎混淆了自己的身份。
恍惚中,他时常会把试卷上自己的名字写成“辛玉堂”,然后被老师狠狠打手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