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药碗,一如既往的不喘气的喝下,擦了嘴,看向花姨,“花姨家里有女儿吗?”
花姨以为她想亲人了,语气愈发随和,“有,家里三哥小子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了,这次出来帮忙也是因为二儿媳妇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家里负担重,百日宴要花不少银子,这不才出来了?”说起家里的事,花姨眼神也软了下来,“我那三个儿子从小就是来讨债的,没少让我操心,小的时候总怕他们性子养歪了,大些了又怕娶不上媳妇,成亲了又担心没有儿子!好了,三个小子都有儿子了,又担心他们负担重,一辈子都操不完的心,还好我两个女儿省心,否则,真是不让我活了。”
花姨三个儿子儿媳住在城边小院子了,一家人挤在一起,白天在城里做工,晚上再回去,沈月浅情况特殊加之给的工钱高!故而花姨才留下的,嘴上虽然抱怨,看得出,花姨甘之如饴,想起沈月浅的病因,花姨忍不住多嘴劝道,“夫人年纪轻轻又长得好看,以后的路还长着,想我当家去的时候我还在做月子,那时候只觉得天都要塌了,不想活了,出了门就是一条河,站在河边好几次,有次鞋子都湿了也不敢继续往下走,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公公婆婆又是不好对付的,当时我就想着,我要是死了,说不准五个孩子就被他们拿去换钱了,生了他们不对他们负责,有什么脸面去底下见我当家的。”
不由得,沈月浅想起家里的三个孩子,白白胖胖的,都还不会说话就被她忍心抛弃了,文博武再娶一个性子好的还行,如果娶个蛇蝎心肠的回来,她的三个孩子要遭多少罪?慌神见,羡慕地看着花姨,“你相公对你一定很好。”花姨长得不算难看,小户人家守寡的女子要出嫁不难,而花姨却将孩子抚养长大,任劳任怨地蹉跎了一辈子。
“好什么好,也就寻常夫妻那样吧,那时候我婆婆不喜欢我,总爱搬弄是非,我相公没少和我吵架,不耐烦了还会动手打我。”可能看沈月浅情绪不佳,花姨也有了倾诉的心思,“那时候我们住老家,他在城里给人打工,挣了钱还去外边养了狐媚子,我知道后闹着和离,他也没软下心来,还说他也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饭桌上都有女人陪着,那两年,家里天翻地覆,我哭也哭了,闹也闹了,渐渐就断了心思,只想着好好照顾孩子,人啊,引起用光了就是倒霉的时候了,也不知他在外边得罪了谁,赔了一大笔银子,存的银子全赔进去了……”
说到以前的事,花姨眼角微微湿润,“他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公婆大嫂二嫂在门外骂,说他连累了一家人,他一声不吭,我心里却是得意的,觉得是他抛妻弃子的报应,谁让他三心二意辜负了我,后来我怀了孩子,他又开始早出晚归了,你知道我当家的怎么死的吗?”
沈月浅摇头。
“我坐月子,家里没有老母鸡了,他去城里给人做工,搬石块,被倒下来的石块压死了,临死前啊,一直拉着东家的人的手,说不要报官,他的命折成银子给家里坐月子的媳妇拿回去。”时隔多年,花姨想起来还是泪流不止,“我就想啊,他都在外边有人了,还惦记我做什么啊,后来才知道,他在外边养外室,不仅仅为了他,也有讨好其他人的意思,酒桌上,女人旁,容易拉来伙计,你说他是不是很傻?”
沈月浅一脸不可思议,“他……”
“你也觉得是他自私自利的借口吧,我当时也那么想着,他就是要托着我,托着我给他守寡,他走了,公婆将我和几个孩子撵了出来,我以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他身边的朋友给了我一笔银子,说我当家存放他那里的,有银子不存起来,担心挥霍光了,对不起我们娘几个……”花姨擦了擦泪,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我是小心眼,村子里也有地主纳妾的,毕竟是有钱人家的事,从成亲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他会背叛我,那种滋味,好似身上有千万只蚂蚁在咬我的肉似的,恨不得死了才好,后来,当家的不在了,我细细回想,才发现,他心里是喜欢我的,刚成亲那会,婆婆什么事都指使我做,只要当家的在,他便会提出几个妯娌轮着来,我怀第一胎的时候脾气暴躁,他耐着脾气哄着,偷偷买鸡蛋在外边煮好了搁我枕头下,我爹生病需要银子,他瞒着我公公婆婆到处找人借钱,我想啊,要是他还在,我一定好好和他过日子,男人的心或许和女人不同,他不知晓逢场作戏对我女人来说就是要我们的命啊……”
这些话,花姨从来没和任何人说过,被公婆撵出门,带着几个孩子来城里,又被公婆告到衙门说她不孝,她从未争辩过,有的事情,公道自在人心,她只是在教导几个孩子的时候会告诉他们,他们的爹是多么疼爱媳妇,哪怕将来富贵了,也不准纳妾,平平淡淡过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生活。
可惜,她没有和她当家的说过,只是一味的吵,一味的闹。
花姨的话说完,沈月浅陷入了沉思,她以为男人真的喜欢女人,只会一心一意的对她,像沈怀渊对周氏,文战嵩对宁氏那样,“花姨,如果你当家的没有为生活所逼想着挣更多的钱,他会纳妾吗?”
花姨眼露迷茫,片刻,眼里有沈月浅看不懂的情绪,“该是会的吧,我性子太过霸道,不愿意听他说,次数多了,只怕会适得其反吧。”
沈月浅又是一怔,她不禁回想,她和文博武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这些日子不刻意想的身影又冒了出来,江南的事情她从没细想过,总觉得是文博武背叛了她,上辈子她嫁给宋子御,对他来说何尝不是背叛?之后杨盈的事情,沈月浅摸不准文博武的心思了。
花姨看沈月浅一脸沉思,又叹了口气,“夫人,你年纪小,很多事情要慢慢来,人活着,比什么都好,我当家的要是还在,我一定收住脾气,凡事有商有量,他本来就听我的话,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沈月浅抿唇笑了笑,“花姨谢谢你。”她以为,这会是她留在世上最后的日子了,替玲珑找到家人,她就去法林寺,落叶归根,上辈子她就葬在那里,这辈子也该回到那里去。
文博武有了新欢,周氏小七日子过得如意,三个孩子有人照看,她没什么放得下的了,听了花姨的话,她才明白,原来,她放不下的太多了,她没有陪文博武一起守着孩子长大,甚至没来得及告诉她,她喜欢他,很深很深的喜欢,哪怕丢了命也在所不惜的喜欢。
花姨留意到沈月浅心情放松了许多,会心一笑,“我啊,从来没和人说过一起的事,这次出门做工三个儿子不答应,若非铁叔说要年纪稳重的,我在家抱孙子了呢。”
和沈月浅也算是缘分,儿媳妇生完孩子后她就惦记着来城里做工,找平时走得近的姐妹拖她打听打听,谁知第二天就要她上门,花姨知道上门并非就是要她了,大户人家都是要经过筛选后才会用,第一次见着沈月浅,花姨心里打鼓,人长得好看性子多少有些刁钻,县太爷府里两位姨娘掀起多少事儿了呢。
奈何开的工钱高,一天两百文,要知道,纵然县太爷府上办宴会她们帮忙也就一天四十文,当沈月浅问她问题的时候花姨心里别提多紧张了,最后沈月浅手落在她身上,花姨嘴角忍不住上扬,虽然,她知晓大户人家不喜欢情绪外露的,可她就是太激动了。
家里的银钱三个儿子成亲后又置办了两个女儿嫁妆已经所剩无几,几个孙子又到了上学的年龄,银钱方面自然是越多越好,照顾沈月浅后,她愈发满意了,哪怕一天二十文,这种伙计她也是愿意的。
沈月浅掀开凉被,嘴角带着真心实意的笑,“那我可要赶紧养好身子,早点放你回去抱孙子才好。”笑容中,多了一份光彩,花姨跟着笑了起来,“夫人多笑笑,好看呢。”
晚饭,沈月浅一个人在屋子里用,胸口隐隐作痛,加之又得了风寒,精神不太好,花姨按着往常进屋收拾碗筷,看沈月浅床前的灯已经灭了,心里高兴,早点睡对身子好,往几日,沈月浅总爱坐在窗户边,看着外边不说话,瘆人得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