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有了铁轨之后能省下多少人力蓄力。
王继宗、李学境、文成及众多读书人当中,很多人都明白其中道理,可仍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明白其中道理不难,难的是想法,更难的是讲想法付诸于现实。
当那头骡子把轨道车拉到大鉴炉旁边的堆料场,完成一段试行后,铁轨四周便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其远公,你可真是找了个好女婿啊。”一名中年人轻抚胡须,对旁边的文成叹道。
文成有些出神,轻叹道:“饱读诗书三十载,不及椎镐谈笑间,唉,文某那些书当真是白读了。”
“文先生莫要叹气。”
刚从关帝山隔离回来没多久的老黄走过来,咧着大黄牙笑呵呵道:“大当家的说过,咱们坐的这条船,得有人掌舵,有人划桨,有人出谋划策,还要有人在前边厮杀。”
“在咱们的地盘里也是这个道理,大当家的是掌舵人,俺们这些粗人负责在前边打仗,老百姓负责种地挖矿,至于文先生你们,则负责治理地方,带领小老百姓们种好田地,办好工坊。”
“只有这样,咱们这艘船才能开得稳,开得远,用大当家的话来说,叫……物必有所用,人必有所长。”
听到这番话,文成抖了抖袖子,朝老黄拱手作辑,行了一礼,道:“听黄老一言,文某茅塞顿开,多谢黄老。”
“哎哟喂,当不得,当不得,文先生您可要折煞小老儿喽。”
秦川忽然走过来,笑道:“都是自己人,你们就别在这客套了。”
“岳丈大人,咱们去水泥厂看看新出来的水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