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可如何是好?”
滕中仁张了张嘴,本想让周铮冼出兵拦截关帝军,可一想到关帝军的威名,终究是说不出口。
连建奴都敌不过关帝军,糜烂已久的大明边军又如何敌得过?
更何况,督宪早就把主力调去镇守榆林和北方各军堡了,因府谷城建于山上,一面临河一面临峭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所以督宪只留了一千八百兵力镇守府谷。
若出兵少了,绝对敌不过关帝军,若全军出战,又怕关帝军来偷袭府谷城。
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关帝军将火炮送进去给秦川。
他们只祈求神木堡和木瓜堡能守得住,否则下一个就会轮到府谷城。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河曲对岸。
河曲对岸没有城池,也没有明军的军堡,只有一座不久前扎下的军营,营内仅一千明军。
关帝军在皇甫川登陆后,同样以一千兵力结阵防备明军出击,剩余的关帝军则撑着竹筏或划着小船沿着皇甫川北上。
过了长城之后,虎大威部便立即分兵,一部围困皇甫川堡并打造云梯等攻城器械,一部则如入无人之境般四处扫荡周围的墩台。
明军在这一带军堡众多,仅方圆十里就有三座军堡,守军不足且过于分散,所以这一带战略地位最重要的皇甫川堡内也仅有一千守军。
这一千守军自然不敢出城浪战,只一边四处求援,一边加固防卫,想固守待援。
离皇甫川十里的灰沟营堡和唐家会堡闻讯后,也连忙紧逼城门加固防卫,这两座军堡加起来兵力不足八百,自保都难,更别说支援别人了。
皇甫川只是一条季节性小河,河水只半人深,关帝军的船筏仅靠竹篙撑船就能驶得飞快。
正午刚过,运送火炮的船筏就抵达了皇甫川堡。
火炮刚到,虎大威便立即发起了进攻。
到他手中的火炮共四十门,其中天威将军炮四门,红衣将军炮十二门,大佛郎机十门,除了这二十六门射程达一里外的大炮之外,还有十四门小佛郎机炮。
这一带的明军军堡大多由黄土所筑,也就皇甫川堡在外墙包了砖,但砖墙年久失修,且城墙高度不足两丈,并不难攻打。
有了数十门大炮更是轻而易举。
虎大威指挥二十六门大炮对准大门轰了半个时辰,皇甫川堡的大门便塌了。
紧接着,大炮对准了大门上方的城楼,几轮轰击便将木建的城楼轰烂,然后转为压制城头守军。
担任主攻的关帝军也开始推着盾车前进,冒着守军的弓箭和各种火炮,径直抵达城外百米处,开始用火枪压制城头。
待明军撤离城头,冲车和云梯开始登场,一边冲撞堆积在大门后面的砖墙,一边利用云梯登上城头。
晌午刚过,明军在伤亡不过百的情况下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