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房子图片 > 第66章 症结解开(第1页)

第66章 症结解开(第1页)

陈枋安升任副厂长的风声还未传出,但硬木车间即将整体改制为“新派家具生产二车间”并暂停传统硬木订单的消息却瞬间传遍了车间。

消息是聂怀仁在全厂中层干部通气会上正式宣布的。当“整体改制”、“暂停传统订单”、“全力保障外贸”等字眼清晰地传入硬木车间几位老师傅耳中时,会场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骚动和议论。

“什么?改制?让我们去做那些洋气的沙发椅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声音发颤,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抵触,“我干了一辈子雕花、开榫、做太师椅,临老了让我去学做那些软绵绵的沙发?这不是胡闹吗!”

“就是!咱们硬木家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那些新派玩意儿算什么?能传世吗?”另一位师傅附和道,语气愤懑。

“暂停订单?那我们手上那些老主顾怎么办?人家定金都交了!”有人担忧生计。

“张师傅,您说句话啊!这事不能就这么定了!”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师傅,他是龙成厂为数不多的七级工,一直是这里的定海神针。

张师傅坐在那里,如同一块饱经风霜的礁石。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眼睛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震惊、不解、一丝被冒犯的恼怒,但更深处的,是作为技术权威对厂里决策的权衡和思考。他比谁都清楚传统硬木工艺的价值,也比谁都明白厂里现在面临的巨大压力,硬木家具在国内有太多的人能做了,虽然各派手艺不同,但是龙成不是独家的更不是最好的。聂厂长为了能让龙成再次走向辉煌才力推陈家的小儿子从新派入手,当时他们也是默认的,现在聂厂长的的理由更硬气——国家创汇。这顶“大帽子”压下来,让人难以反驳。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立刻表态反对,只是一言不发地走回硬木车间,看着那些陪伴了他大半生的、泛着幽光的红木料、花梨料,还有工人们正在精雕细琢的云纹、螭龙纹饰,心头仿佛压上了一块大石。让他放下这些,去摆弄那些“没有灵魂”的现代家具?这比让他断一根手指还难受!

改制引发的抵触情绪在硬木车间迅速蔓延。老师傅们干活时明显带着情绪,效率下降,对前来传达改制细节的车间干部也爱搭不理,整个车间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中。甚至有人私下串联,想集体去找聂厂长“讨个说法”。

这股暗流,自然逃不过陈枋安的眼睛。他深知,要想改制顺利进行,张师傅的态度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个倔强的老头如果不点头,甚至暗中抵触,改制工作将寸步难行。他必须亲自去啃这块最硬的骨头。

傍晚下班时分,陈枋安提着两瓶张师傅最爱喝的“二锅头”和一包卤好的猪头肉,来到了张师傅位于厂家属院那间简朴的平房。

“老张,找你喝两盅。”陈枋安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晃了晃手里的酒和肉。

张师傅正闷头抽着旱烟袋,屋子里烟雾缭绕。看到陈枋安,他眼皮抬了抬,不咸不淡地哼了一声:“陈大主任,哦不,听说要叫陈副厂长了?大驾光临,有何指教?”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疏离和不满。

陈枋安也不在意,自顾自地搬了个小板凳坐下,打开酒瓶,倒上两杯,又摊开油纸包的猪头肉。“指教不敢当,就是心里憋得慌,想跟老哥你唠唠。”他端起酒杯,“先走一个?”

张师傅瞥了他一眼,最终还是端起酒杯,闷头一口干了。辛辣的酒液下肚,似乎让他紧绷的脸色稍缓了一丝。

陈枋安放下酒杯,开门见山:“张师兄,好多年没有这样叫你了,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硬木车间是你的命根子,那些老手艺,是你一辈子的骄傲。让你放下,去搞新派,换了我,我也别扭。毕竟您可是我家老爷子视为开山大弟子的,我大哥在老爷子那里学的手艺都不见得比你学得全。”

这话提到了以前的香火,内容也说到了张师傅的心坎里。他重重叹了口气,没说话,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但是,老哥哥啊,”陈枋安语气变得凝重,“咱们得看清形势。厂门口那张红榜,三百五十万美元!这不是纸上的数字,是沉甸甸的国家任务!是无数工人加班加点都未必能填满的窟窿!聂厂长顶着多大压力,才给我们争取来的机会?这是唯一的活路!再坚持老路,我们龙成会像被我们合并的几个小厂一样被其他国营大厂给合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