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房子图片 > 第174章 七级在望(第2页)

第174章 七级在望(第2页)

一天之内,辗转两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工地,成了家常便饭。

第一次站在数十米深的基坑边缘,看着巨大的挖掘机如同玩具般在脚下轰鸣作业,感受着大地传来的轻微震动;

第一次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俯瞰如同迷宫般的钢筋丛林,听着工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讲解模板支护的要点;

第一次进入昏暗的地下室,观察防水施工的细部处理,感受混凝土浇筑时那特有的、带着水汽与水泥味的气息……

这一切,都带给林墨前所未有的冲击。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图纸上抽象的线条,在此刻化为了鲜活的、充满力量感的现实。

他不再是旁观者。带队老师和现场工程师会随时抛出问题:“林墨,你看这个后浇带的留设位置,结合我们刚才看的地质报告,是否合理?”“这个转换层的梁柱节点,钢筋这么密集,浇筑时如何保证密实度?如果你是施工员,会采取什么措施?”

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乃至《工程机械》等多门课程的知识。

而林墨,凭借在“虚实建造场”中无数次模拟建造积累的经验,以及对各种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的深刻理解,总能迅速抓住关键,提出切中要害的见解,甚至能指出一些图纸上未曾明示、但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

他的回答,常常让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暗自点头,引得同学们侧目。

在一次关于大跨度预应力屋架张拉施工的现场教学中,林墨甚至根据自己对张拉顺序和力值控制的推算,提前预判了某束钢绞线可能存在的锚固隐患,并提出了微调张拉顺序的建议。

现场技术负责人起初不以为意,但在后续监测中果然发现了异常,及时调整后避免了可能的质量问题。此事在实习队伍中悄悄传开,林墨“理论扎实、眼光毒辣”的名声更响了。

这种高强度的、理论与现实紧密交织的工地实践,如同一次次高效的淬火,让林墨对于现代施工的理解迅速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他不再仅仅从设计者或模型制作者的角度看问题,而是开始真正站在“建造者”的立场,去思考如何将图纸上的构想,安全、经济、高效地转化为矗立于大地之上的实体。

材料性能、机械效能、人员组织、工序衔接、成本控制、安全管理……这些要素如同一张立体的大网,在他脑海中清晰地交织、关联。

傍晚,拖着沾满尘土、略显疲惫的身躯返回学校,林墨却感到精神前所未有的充实。工地上的喧嚣与汗水,让他对“土木工程”这四个字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突破七级木工的瓶颈,对林墨而言,不仅是技艺层面的跃升,更是心境的蜕变。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复现古人的智慧,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具时代气息、也更富挑战的领域——现代建筑的设计与统筹。

进入鲁班工坊的空间,原本主要用于验证结构和虚拟搭建小型建筑的【虚实建造场】,如今被他赋予了新的使命。

他开始尝试在其中构建更为庞大、更为复杂的现代建筑模型——不再是单层的亭台楼阁,而是多层厂房、办公楼,乃至初步构思中的高层住宅。

他调取前世记忆中那些经典现代建筑,结合在水木大学所学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知识,在工坊中尝试进行全流程模拟。

从地质勘测、地基处理,到主体框架施工、管线预埋,再到外墙维护、内部装修……他试图将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转化为可执行、可验证的建造步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