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一个周末,林墨抽空去了趟龙成家具总厂。他有些关于传统木材处理与现代木材干燥技术结合的问题,想找厂里的老师傅探讨一下,顺便也看看聂厂长和陈师傅。
一进厂门,他就感觉到厂区氛围似乎有些不同,更加井然有序,工人们干劲十足。他径直去了厂长办公室,却发现门口的名牌换了。
“聂怀仁书记办公室”、“陈枋安厂长办公室”。
林墨愣了一下,这才几个月没来,厂里领导变动了?
恰好厂办的一位干事经过,认出了林墨,笑着打招呼:“林墨同志?来找聂书记还是陈厂长?他们都在开会,要不你先等会儿?”
林墨顺势问道:“王干事,这厂领导是……?”
王干事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感慨说:“你还不知道吧?上个月刚调整的。李书记调走了,调到轻工局下面一个闲职去了。”
“调走了?”林墨确实意外。
“唉,说起来也是……”王干事摇摇头,“李书记之前不是大力支持那个苏建新搞那个‘超声波应用研究’,浪费了不少厂里资源,也没搞出什么名堂。部里和局里领导下来考察,重点表扬了聂厂长和陈副厂长带领大家创汇的成绩。”
“尤其是‘东方韵律’和后来开发的‘经纬系列’,连续两年在广交会上都是明星产品,订单源源不断。两相对比,上面就觉得李书记……不太适合再主持龙成厂工作了。正好有个位置,就平调走了。”
“那聂厂长和陈厂长……”林墨明白了。
“聂厂长升任厂党委书记,主抓全面工作和思想建设。陈副厂长接任厂长,主抓生产和技术!这可是众望所归啊!”王干事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咱们龙成厂现在外贸任务重,正需要陈厂长这样懂技术、懂市场、有魄力的领导来掌舵!”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开了,聂怀仁和陈枋安并肩走了出来,两人脸上都带着讨论工作后的认真神色。看到林墨,都是一喜。
“小林来了!”聂怀仁如今更显沉稳,笑着招呼。
“正好,刚才我们还提到你呢!”陈枋安精神焕发,眉宇间多了几分厂长的威严,但看到林墨依旧亲切,“快来办公室坐!”
在厂长办公室里,林墨祝贺了两位领导的升迁。聂怀仁摆摆手:“都是为国家做事,在哪个岗位都一样。现在老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陈枋安则感慨道:“说到底,还是得拿产品说话,用外汇订单说话。小林,你当初的设计和建议,功不可没啊!”
三人聊了会儿厂里的情况,林墨也提出了自己的技术问题,陈枋安立刻叫来了厂里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一起探讨,气氛热烈。
离开龙成厂时,林墨回头看了一眼焕发着新活力的厂区,心中颇为感慨。时代的浪潮冲刷着每一个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苏建新的落寞,李书记的调离,聂、陈二人的升迁,无不印证着这个最朴素的道理。而脚踏实地、做出实绩,永远是立身之本。
回到水木大学,林墨的生活依旧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在发动机研究小组,他继续扮演着“金牌模型师”的角色。孙志远等人的设计迭代越来越大胆,提出的进气道形状也越来越复杂,但对林墨而言,无非是多花些时间和耐心。
他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配合度,赢得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尊重和依赖,李老师更是多次在系里表扬他“科研辅助工作出色”。
学业上,大二的专业课程难度确实不小,但林墨凭借其强大的理解力、空间想象力和之前在汽车楼打下的实践基础,应付起来还算从容。他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列,尤其是与力学和材料相关的课程,分数依然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