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 第145章 设计与新篇(第2页)

第145章 设计与新篇(第2页)

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仿佛开启了时空隧道。室内光线略显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墨香和淡淡防虫药草的气味。

书架顶天立地,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线装书、牛皮纸包裹的图纸卷宗、以及各种语言的精装书籍。这里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一位学术巨匠毕生思考的结晶。

林墨没有急于求成,他像一位耐心的勘探者,先大致浏览了书籍的分类。这里果然如他所料,宝藏无穷,有失传的民间匠作口诀抄本,有详细的《营造法式》注释和图解,有梁先生团队测绘的无数古建图纸,还有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国内罕见的西方建筑理论、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的最新外文原版着作。

他首先沉浸在对传统【土作】和【石造】的研读中,工坊对于这些“本源技艺”的知识渴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随后,他开始系统性地啃读那些西方现代土木工程经典,如《高质量混凝土的设计与浇筑》、《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钢结构稳定理论》等。这些书籍中的知识,与他在课堂所学、在工坊所练相互印证、碰撞,不断拓宽着他的认知边界。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意识深处的“鲁班工坊”也发生了显着变化。那曾经闪烁不休、催促他寻求新知的篆文提示,光芒逐渐变得稳定、柔和,那种“饥饿感”正在被“充盈感”所取代。

当他合上《高质量混凝土的设计与浇筑》的最后一页,理解了水灰比、骨料级配、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微观影响后

他读完《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深刻体会到比例、尺度、光线在建筑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后,工坊中央那面光华流转的【传承之径】屏幕,终于产生了质的蜕变!

屏幕上,原本已解锁的【木作】、【土作·营造之基】等传统课程序列旁,原本模糊的新区域彻底清晰起来。古朴的篆字标题旁,赫然出现了新的、由柔和白光勾勒出的楷体字标题:

【新学·土木工程导引】

其下,一系列全新的课程图标依次点亮:

【第一课:材料力学精要——应力应变与本构关系】

【第二课:结构力学基础——静定与超静定体系分析】

【第三课: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入门——梁、板、柱】

【第四课:地基与基础——土压力与承载力】

【第五课:工程制图规范(西方体系)——投影法与标准符号】

【第六课:施工组织与管理初步——网络图与资源调配】

……

这些课程不再是单纯的技艺练习,而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虚拟实践。更令林墨振奋的是,屏幕下方出现了一行新的提示:

“检测到宿主知识体系已初步完善,古今融合基础奠定。现开启【虚实建造场】。可依据已有图纸或自行设计,在工坊空间内进行等比例或缩比虚拟建造练习,涵盖从地基开挖、结构搭建到内部装修的全过程。材料特性、力学反馈将无限接近于真实。”

这意味着,他不再仅限于制作零件或模型,而是可以在工坊内,完整地“建造”一栋建筑!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藏书阁看到的图纸,在这里进行零成本的、反复的实践验证!

林墨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条融合了古老匠艺与现代科学的独特道路,终于越走越宽,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接下来的修行,将不是向着一名真正能够贯通古今、驾驭材料的“营造师”迈进。他轻轻触摸着屏幕上新的课程图标开始学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