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上这种仿古鎏金彩绘效果,需要几道底漆、几道色漆、几道罩面漆?用的是天然大漆还是化学漆?描金工艺是手工还是部分可用新工艺替代?工时和材料成本如何?”
“这种复杂的曲线造型,有多少需要纯手工打磨?有多少可以用改进的弯板技术实现?成品率如何?”
张思远和陈敏起初还能应对,但随着问题深入,涉及到具体的工时、耗材、良品率、特殊材料采购难度等现实细节时,他们明显准备不足,很多数据只能凭想象估算,或者强调“艺术价值可以覆盖成本”。
赵建国则根据实际采购和生产经验,报出的数字越来越惊人。随着一项项成本被累加,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当最终估算的总成本被赵建国用笔重重地写在本子上,并轻声报出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那个数字,比“经纬系列”的平均成本高出近三倍!甚至比苏曼琪提供的、国际市场同类型高端家具的参考零售价还要高出一大截!这还没计算研发投入、模具费用、额外的设备损耗以及高昂的运输和破损风险。
“这……这怎么可能……”张思远脸色发白,喃喃道。陈敏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个数字。视觉冲击的代价,竟然是如此惊人的成本壁垒。这意味着,他们的设计在目前条件下,几乎不具备量产和商业成功的可能性。
王副司长的眉头紧紧锁住,周明轩也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高昂的成本是项目无法承受之重,尤其是这种旨在创汇的项目。
“也许……也许我们可以简化一些雕刻,或者用便宜点的木材……”张思远试图挽回,但气势已泄。
就在这时,林墨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其实,追求视觉美感和艺术性,未必一定要通过复杂的装饰和高成本的工艺。简洁、精准的结构本身,同样可以产生强大的视觉张力,而且这种美更经得起时间考验。”
他从容地拿起另一个图纸筒,不疾不徐地展开了一直准备的后手——那套基于自身结构系统推导出的完整外观效果图。
图纸上,家具造型洗练,线条流畅有力,没有任何繁复的雕饰,却通过精准的比例、微妙的曲线、不同材质的质感对比,营造出一种低调而高级的现代感,同时又隐隐透露出东方的禅意和空间韵味。虽然风格与张思远的“华彩”系列迥异,但那种源于内在逻辑的和谐之美,以及效果图上精心渲染的光影和空间氛围,使其视觉冲击力毫不逊色,甚至更显沉稳和内敛。
“这是我基于之前阐述的模数化板式系统和曲木金属框架系统,推导出的配套外观设计方案。”林墨解释道,“它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标准化生产和现有工艺,结构合理,预计成本可控,并且……”他看向苏曼琪和李卫国。
“我认为这种强调功能、空间感和材质本身美感的风格,可能更符合当下国际都市的居住趋势和审美偏好。”
苏曼琪几乎是在林墨展开图纸的瞬间,眼睛就亮了起来。她仔细地看着每一张图,特别是那张展示了可伸缩餐桌和隐藏线缆管理功能的书桌图,语气带着明显的兴奋。
“周总,王司长,林工程师的这个方案……非常棒!这种简洁、智能、注重空间利用的设计,正是香港乃至欧美很多年轻专业人士和家庭现在最需要的!它看起来很‘现代’,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东方韵味,非常高级!李生,你觉得呢?”
李卫国也连连点头,用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系啊,苏小姐讲得冇错。林生嘅设计,好务实,好有前瞻性。结构合理,生产难度同成本应该会低好多。而且呢种风格,好容易同国际接轨,我睇好呢个方向多啲。”
(是啊,苏小姐说得没错。林先生的设计,很务实,很有前瞻性。结构合理,生产难度和成本应该会低很多。而且这种风格,很容易和国际接轨,我看好这个方向更多。)
香港代表明确的态度,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王副司长和周明轩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周明轩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沉默,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林墨的图纸上,语气沉稳地说:“看来,方向已经比较清晰了。”
“林墨同志的方案,不仅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结构基础,其衍生出的外观设计也极具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商业上的可行性和对国际市场的精准把握。我建议,项目下一步就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化设计。”
张思远和陈敏脸色灰败,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他们输掉的不是创意,而是对综合现实的考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