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结构 > 第69章 表彰与家宴(第1页)

第69章 表彰与家宴(第1页)

龙成总厂,在完成了春季两百二十万美元订单完美收官后,秋季广交会三百五十万美元订单的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

聂厂长和陈枋安深知,这份成绩是全厂上下,从干部到工人,从核心车间到外协单位,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的结果。是时候犒赏三军,凝聚人心,为迎接更大的挑战积蓄力量了!

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在厂大礼堂举行。聂厂长亲自宣读了表彰决定:

新派家具车间、联合生产质量管控中心、核心工艺组荣获“创汇功勋集体”称号!

陈枋安,记大功一次,奖励现金200元。林墨记大功一次,奖励现金150元!同时特别表彰其设计贡献和质检工作的突出表现。赵山河

记大功一次,奖励现金100元!表彰其工艺把关定海神针的作用。设计专项组成员、外检组骨干等十余名核心骨干

记功一次,奖励现金50-80元不等。

还有普惠福利,全厂所有在职干部、工人,每人发放福利券!

凭券可在厂后勤处领取5斤精白面粉、2斤豆油、2斤白糖、1条肥皂、1块毛巾。

这份实实在在的犒赏,实在地鼓舞了士气。大礼堂里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那白花花的面粉、金灿灿的豆油、甜丝丝的白糖,在定量紧缩的年月里,显得弥足珍贵!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疲惫被巨大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取代。

与厂区洋溢的喜庆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建新和他那“创新设计”的落寞结局。

秋季广交会上惨淡的订单和当众被陈枋安用设计手稿打脸的耻辱,让苏建新暂时失去了在龙成总厂核心层的立足之地。他所鼓吹的“艺术设计”和“国际视野”,在真金白银的订单和工厂的实际需求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连一直力挺他的李书记,在巨大的成绩差距和上面领导对“东方韵律”的明确肯定下,也不得不暂时收敛了插手具体生产和设计领域的想法。

为了给苏建新一个“体面”的下台阶,也为了给李书记保留一丝颜面,在聂厂长和陈枋安的推动下,厂党委会通过了一项人事调整:

苏建新同志,调到龙成总厂原合并进来的一个木器车间担任车间主任,全权负责其设计的创新款家具的生产组织与工艺落实工作。

这个调令,看似平调,实则是明升暗降。让苏建新去负责他那套用料奢侈、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且市场需求极小的“艺术品”生产,等于是将他放到了一个独立的车间让他施展他那套“艺术设计”理念。

消息传出,总厂设计科和原创新设计小组的成员都松了口气。苏建新接到调令时,脸色灰败,再无往日的倨傲。他默默地收拾了个人物品,在无人送行的情况下,离开了总厂设计大楼,走向那个偏僻的车间,去面对他自己“艺术”带来的现实困境。李书记对此保持了沉默,算是默认了这个结果。

这天为了感谢林墨和赵山河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正式升任副厂长的陈枋安,特意在自己家中设下家宴,邀请林墨和赵山河两位“左膀右臂”赴宴。

林墨还是第一次来到陈枋安的家。这是一座位于京城老城区、闹中取静的四合院,虽不奢华,但格局规整,透着一种历经岁月的沉稳。

一进门,林墨就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上等木料和清漆混合的独特气息。院中摆放着几盆造型古朴的盆景,用的竟是花梨木的盆托。

堂屋的陈设简洁大气,但细看之下,无论是八仙桌、太师椅,还是博古架、条案,用料考究,做工极其精湛,榫卯严丝合缝,雕花简约而富有古意,绝非市面上寻常之物。其他很多地方的摆放的物件可以看出是刚刚换上去没有多久的。

陈枋安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须发皆白的老人,亲自在门口迎接。老人目光如炬,在林墨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陈枋安的妻子温婉贤淑,忙着张罗饭菜。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眉宇间带着书卷气的少年和两个还在疯玩的六七岁的孩子,都好奇地打量着林墨这位年轻的“贵客”,还规矩地叫赵山河伯伯。

席间还见到了陈枋安的兄长陈柏安,一位气质沉稳、手掌粗粝的中年汉子,一看就是常年与木头打交道的手艺人,以及陈枋安的妹妹陈竹君,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静的中学教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