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质结构图怎么画 > 第79章 公开信与超声波(第1页)

第79章 公开信与超声波(第1页)

几天后,林墨下班回到家中,习惯性地拿起桌上那份当日的《人民日报》。翻到内页时,一则不算特别醒目,却让他心头猛地一跳的“读者来信”专栏映入了眼帘。

标题是:《致一位无名者:抗旱方略惠泽大地,点滴贡献共克时艰》。

林墨的目光迅速扫过文字:

“……去岁至今,旱情持续,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旱保收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除了广大农民、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民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本报编辑部及有关部门,曾收到一封匿名来信。信中系统梳理了数十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抗旱保收‘土法’与建议。”

“内容涵盖打井技术改良(如‘火箭锥’)、压水井推广、简易集雨设施(如陶罐渗灌、竹管滴灌)、覆盖保墒、耐旱作物选择与补种、小型水利修缮、墒情监测乃至水资源调度管理等方方面面。其思路之务实、细节之翔实、前瞻性与操作性之强,令人叹服。”

“经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专家论证,并报上级批准,该信部分核心内容已被吸纳进《抗旱保收简易技术措施要点》,下发北方各重旱区推广试行。”

“据初步反馈,这些源自民间的智慧结晶,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显着成效:浅层地下水得以更有效利用,灌溉效率提升,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少,部分绝收地块因及时补种耐旱作物而挽回了损失。这些点滴成效,虽不能彻底扭转乾坤,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抗击旱魔的重要力量。”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措施在‘节流’方面作用突出,有效缓解了农业用水,确保粮食产量得到控制。得益于此,以及全国上下同心协力的调运统筹,各大中城市居民粮食的定量供应,在如此严峻的旱情下,迄今仅进行过一次小幅下调,基本保障了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的稳定。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背后,亦有那位匿名献策者的一份功劳!”

“在此,我们谨代表所有受益于此的干部、群众,向那位匿名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您的智慧与拳拳之心,已化作滋润干渴土地、守护万家灯火的宝贵力量!”

“同时,我们也再次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抗旱保收,需要集思广益!如果您有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抗旱‘土办法’或合理化建议,请不吝赐稿,寄至本报编辑部或当地农业、水利部门。让我们汇聚起更磅礴的民间力量,共克时艰,迎接风雨之后的彩虹!”

林墨拿着报纸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读着,尤其是那句“城市粮食定量供应仅下调一次,基本稳定”,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心中积压许久的沉重与无力感。

那些在深夜里,回忆、整理、誊抄,如同幽灵般投入邮筒的信件,没有白费!它们跨越了时空的隔阂,在这个时代落地生根,真正地帮助到了这片土地上挣扎求生的人们!虽然无法彻底解决天灾,虽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它们确确实实地在发挥作用,让千千万万像他母亲、弟弟妹妹这样的普通人,少受了一份定量削减的煎熬。

他将这份报纸折好,收进了工坊空间最深处。这是属于“匿名者”的勋章,也是他穿越以来,做过的最有意义、也最隐秘的一件事的证明。

龙成厂的生产在春节后迅速恢复了高速运转。新派二车间在张师傅的强力弹压下,磨合渐入佳境,核心工艺组的老师傅们将精湛的手艺用在了新派家具的骨架上,质量更加稳固可靠。

外协网络在林墨主导的“铁壁合围”式质检体系下,虽然偶有小波折,但总体平稳,支撑着前方车间源源不断地产出。

这天,林墨正在质检中心办公室审核一批新到的外协藤编部件检验报告,聂厂长推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兴奋与探寻的神情。

“小林,忙呢?”

“聂厂长,您坐。”林墨起身让座。

聂怀仁摆摆手没坐,而是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有个事儿,跟你透个风,听听你的看法。”

“您说。”林墨放下报告。

“部里刚开了个技术革新吹风会,提到一个特别前沿、据说能引发‘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超声波!”

聂厂长眼中闪着光,“说是利用高频声波,能用在方方面面!比如,用在金属加工上,能大大降低切削阻力,延长刀具寿命好几倍!用在清洗上,什么油污顽渍,一扫而光!甚至说用在化工、医疗、农业上都有奇效!部里很重视,要求有条件的大厂都要积极响应,成立技术小组研究应用,争取尽快出成果,向国庆献礼!”

他搓了搓手,语气更加热切:“这可是个露脸的大好机会!咱们龙成厂现在势头正旺,要是能在这种代表‘科学前沿’的技术革新上拔得头筹,那分量可就更不一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