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结构布局艺术特色 > 第193章 开始(第2页)

第193章 开始(第2页)

张教授戴着眼镜,仔细审视,手指在图纸上划过:“思路是对的。不过,这个集中卸货区与原有木材堆场的距离有点远,考虑到原料转运频率,会不会增加内部倒运成本?你看,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区域稍微往北移,利用这片空地……”

“我明白了!”林墨眼前一亮,“这样既能缩短距离,还能利用现有的部分硬化地面,节省初期投资!我马上改。”

师徒二人的讨论常常持续数小时,思维碰撞,火花四溅。林墨的设计,在这一次次的打磨中,褪去了最后一丝学生气的理想化,变得愈发沉稳、周密且可执行。

而每当一个主要设计模块与张教授讨论确定后,林墨便会整理出清晰的汇报材料,前往轻工部向王副司长汇报。

“王司长,这是核心生产车间的结构选型方案,我们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和轻钢结构,综合考虑建设周期、未来改造灵活性和成本,建议采用轻钢结构为主……”林墨指着图表和数据,侃侃而谈。

王副司长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发问:“轻钢结构的防火和防腐处理,你们方案里考虑周全了吗?还有,这么大的钢结构,国内加工和安装能力跟不跟得上?”

“考虑到了,”林墨翻到后面几页,“这是详细的防护处理工艺说明,以及我们初步筛选的几家有能力承接的钢结构厂家资料。”

王副司长满意地点点头:“好!想得周到!就按这个思路往下走!”

项目的推进,因着这高效的设计-审核-决策循环,得以在坚实的轨道上快速前行。

就在林墨全力扑在联合体设计的同时,一个意外的“插曲”为他的能力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证明。

那位曾多次委托林墨制作高精度木质模型的保密项目钱研究员,再次找到了林墨,这次直接到了他的工作室。

“林墨同志,又来打扰你了!”钱研究员笑容满面,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钱研究员,您请坐。”林墨放下手中的绘图笔,起身相迎。

“不坐了,说正事。”钱研究员开门见山,“我们了解到你在实践课程和之前项目中,对复杂结构和材料特性把握得非常精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几种新型混凝土配方和异形结构的力学性能,急需一批高质量的实体试件进行破坏试验。理论模拟需要实物验证,而试件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数据可靠性。”

他目光期待地看着林墨:“想来想去,论及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控制,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能否帮我们制作这批混凝土模型?配比、形状都在这里。”他将文件夹递给林墨。

林墨接过文件夹,快速浏览了一下要求,涉及多种纤维添加、不同水胶比,以及带预埋件和孔洞的异形试件,制作精度要求很高。

他略一思索,便应承下来:“没问题,钱研究员。我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很感兴趣,正好借此机会深入学习一下。我会严格按照配比和规范操作。”

“太好了!”钱研究员用力握了握林墨的手,“就知道找你准没错!需要什么材料、设备支持,尽管提!”

在张教授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林墨利用项目设计的间隙时间,在水木大学的材料实验室和自己的工作室内,开始了这项“额外”的工作。他严格遵循研究员提供的配比要求,像对待精密木作一样,精心控制每一次的搅拌、浇筑、振捣过程。

实验室的管理员老师看着林墨一丝不苟的样子,打趣道:“林墨,你这不像是在和水泥,倒像是在搞艺术创作。”

林墨笑了笑:“老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试验模型要是没做好,后面的数据全白搭。”

对于异形构件,他甚至运用木工手艺制作了精准的模板,确保几何形状的准确。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在他手下呈现出不同的工作性和凝结状态,他细心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最终成型的试件,表面光洁,棱角分明,内部经小型探伤仪抽检,均显示密实均匀,几乎无可挑剔。

当钱研究员拿到这批质量远超预期的混凝土模型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连连赞叹:“太好了!林墨同志,你做的这批试件,比我们实验室专职人员做的标准还要高!这表面光洁度,这内部均匀性,简直完美!这为我们后续的试验数据准确性提供了最关键的保障!你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林墨谦逊地回答:“您过奖了,都是按要求操作。希望能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有帮助!太有帮助了!”钱研究员小心翼翼地将试件装箱,临走时还特意说道,“林墨,你这手‘活儿’,以后我们这边有类似需求,可能还得来麻烦你!”

“随时欢迎。”林墨点头应下。

这批模型被迅速送回保密项目组,投入到紧张的试验中。而林墨的名字,也在那个特殊的圈子里,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就像一个多面的棱镜,无论从学术、技艺还是工程实践的角度照射,都能折射出令人惊叹的光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