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质门窗颜色 > 第17章 拜师宴与未雨绸缪(第1页)

第17章 拜师宴与未雨绸缪(第1页)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南锣鼓巷95号院中院易家,灯火通明,气氛格外郑重。易中海特意请了假,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堂屋里,八仙桌上摆满了花生瓜子和几碟荤素冷盘。

正中还放着一个红纸包着的、显然是刚买的糕点盒子。刘海中、闫埠贵两位管事大爷,以及轧钢厂里两位和易中海相熟的六级、七级老师傅,都被请来作为见证人。

傻柱系着围裙,在易家的小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锅铲翻飞,浓郁的菜香弥漫开来。他嘴上咧开嘴笑了,易中海的面子他傻柱还是要给的。

主角贾东旭,今天也是收拾得格外精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他最好的那件中山装,只是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网兜,里面是两瓶汾酒、一条“大前门”香烟和一包上好的点心,恭敬地放在易家的条案上。

“师父在上!”贾东旭走到端坐在主位的易中海面前,深吸一口气,撩起衣襟,双膝一弯,“噗通”一声跪了下去,额头结结实实地磕在青砖地上,“咚”的一声闷响。

“弟子贾东旭,诚心拜师!愿执弟子礼,侍奉师父师娘左右!恳请师父收我为徒,传我技艺!”贾东旭的声音洪亮,带着刻意表现出的激动和诚恳,又连着磕了两个头。

易中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和深沉的考量。他等贾东旭磕完三个头,才缓缓起身,上前一步,双手扶起贾东旭:“东旭啊,快起来!你有这份心,师父我很欣慰。现在新社会了,不兴旧社会磕头拜师那一套繁文缛节了。你能上进,愿意跟我好好学技术,我就很高兴了。”

他环视了一下在场的几位见证人,朗声道:“今天请各位老哥和两位大爷做个见证!贾东旭,以后就是我易中海的徒弟!我会尽心尽力,把我的钳工技术传授给他!也希望东旭能尊师重道,勤学苦练,早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技术人才!”

易中海巧妙地强调了“技术”和“国家”,将这场带着浓厚旧时代“儿徒”色彩的拜师,包装成了新社会尊师重教、培养人才的典范。

刘海中挺着肚子,率先发言:“老易收徒,这是好事!东旭啊,你可得珍惜这个机会,跟着易师傅好好学!争取早日升级,也给咱们四合院争光!”

闫埠贵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是啊是啊,名师出高徒!东旭有福气!老易,你这可是为咱们厂又培养了一个好苗子啊!”

话里话外都是恭维。

另外两位老师傅也纷纷附和,场面话说了不少。

秦淮茹挺着大肚子,在一旁端茶倒水,脸上带着谦卑讨好的笑容。贾张氏则坐在角落,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仿佛贾家已经攀上了高枝。

傻柱端着刚出锅的红烧肉进来,看到这场面,小声嘀咕:“高门大户还是低头了”

转身又钻进了厨房。

这场拜师宴,在易中海的主导和众人的捧场下,气氛热烈。贾东旭殷勤地给师父和各位见证人敬酒布菜,易中海也适时地提点几句厂里的事和技术要领。表面上看,宾主尽欢,贾家似乎终于找到了稳固的靠山。

前院西厢房,气氛却截然不同。

昏黄的灯光下,林墨正坐在那张被他加固过的方桌旁,对面是初三的弟弟林贤和高小的林巧。桌上摊着数学课本和练习本。

林墨凑过去看了看。这道题确实有点难度。他拿起铅笔,在图上利落地添了一条辅助线,又画了一个小图示意。

“你看,连接ad和bc,交于p点。。。”

林墨的声音清晰平缓,逻辑严密,将复杂的思路拆解得简单易懂。他完全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和前世设计师的思维优势,辅导初中功课游刃有余。

林贤的眼睛随着哥哥的讲解越来越亮:“哦!原来是这样!哥,你讲得比我们老师还明白!,你教给我的学习方法真的很有用,我现在成绩已经慢慢赶上第一梯队的同学了,我明年有很大的把握考上中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