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材结构 > 第102章 消息与期末(第2页)

第102章 消息与期末(第2页)

“李书记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整天追着要成果。苏建新更是灰头土脸,据说现在躲在新派二车间里,连厂部大楼都不好意思来了。他那个‘超声波应用攻关小组’很多原来积极配合的人现在都躲着他们,估计过了年就得悄没声息地解散。”

“经过这么一折腾,李书记在厂里的威信可是大打折扣喽,以后他想再指手画脚干涉生产,可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大

家私下都说,还是聂厂长和咱们这条线稳当,虽然没啥惊天动地的‘创新’,但实打实地出效益、创外汇、养活全厂老小。所以啊,”陈枋安看着林墨,意味深长地说,“你搞的那个‘经纬系列’,这种基于市场需求、脚踏实地又略有前瞻的创新,才是正道!”

林墨点点头,心中对厂里的权力格局和项目成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李书记的激进路线再次受挫,聂厂长的务实风格得到了巩固。这对于维持龙成厂的稳定和发展,短期内看并非坏事。

陈枋安说着,给林墨续上水,语气带着十足的肯定:“老聂这次算是全身而退,还落了个‘坚持原则’、‘稳重务实’的名声。小林啊,你这招‘以退为进’、‘明捧暗贬’一下子解决了两个大麻烦!”

林墨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平静的脸庞。广交会的捷报为龙成厂注入了新的信心,而超声波闹剧的收场,则暂时肃清了厂里不切实际的风气,稳固了聂厂长务实发展的路线。

他深知,这一切都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眼下,根基更为稳固了。他抿了口茶,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看到了明年广交会上,“经纬系列”大放异彩的场景。

离开陈枋安家,林墨骑着车穿行在冬日的寒风中。广交会的捷报令人振奋,厂内的暗流则发人深省。他明白,无论是设计家具还是参与科研,唯有脚踏实地、尊重规律、心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考验的成果。

大学里的知识,工坊中的技艺,以及对这些现实的理解,正在他心中融汇成一条越来越清晰的、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间便来到了十二月。凛冽的北风席卷四九城,水木园里的参天古木褪尽了最后一片枯叶,只留下遒劲的枝桠直指灰蒙蒙的天空。

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整个校园的氛围悄然转变,先前还夹杂着课余嬉闹和零星讲座的轻松感被一种无声的紧张所取代。

图书馆和各个教室自习区入夜后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更多的是茶水的提神气味和翻动书页、演算纸笔的沙沙声。期末考试月,如同一场无声的战役,笼罩了每一个学子。

林墨也自然汇入了这股复习备考的洪流之中。白日里,他更加专注于课堂和图书馆,将《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等课程的笔记、习题反复研磨。

然而,与那些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课本的同学不同,他每晚雷打不动的工坊时间,绝大部分依旧贡献给了那日益精深的六级工技艺锤炼。

双倍时间的馈赠是巨大的,但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当沈知书捧着俄文原版教材蹙眉深思,当王建国一遍遍默写物理原理直到深夜,当许多同学在题海中鏖战双眼通红时,林墨则将大量的心神沉浸在了另一个维度——那是微米级别的精度世界,是木材纤维在刀尖下的驯服与对话。

因此,林墨的成绩并不算是最耀眼的那一拨。他的成绩稳定而扎实,数学、力学、制图等核心课程都取得了良好的分数,但距离沈知书那种近乎满分的学术尖子,或少数几个心无旁骛、全力冲刺的“考霸”,尚有少距离,况且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些常理不能揣度的天才,而水木正是这些天才扎堆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