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竹林庞贝城 > 第72章 指标风波(第2页)

第72章 指标风波(第2页)

众人都走后没过多久,易中海也踏进了房门。他进门后,目光在林家新装修的屋子里慢悠悠转了一圈,从刷得白净的墙壁到添置的新家具都看了个遍,这才开口说道:“林墨啊,如今你可是咱们院里最有出息的年轻人了。”

话音稍顿,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恳切:“街道办天天宣传邻里互助,眼下院里最犯难的就是你东旭哥家。一家五口人,就靠东旭一个人的定量过日子,现在溢价粮没了,鸽子市也见不着粮食的影子,黑市的价高得吓人,日子真是难以为继。”

他看着林墨,继续说道:“淮茹现在也闲着,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她进厂里当个学徒工就行,有份活计能帮衬一把。这事要是成了,贾家肯定记你这份情。”

这话里的门道再清楚不过

——

贾东旭是拉不下脸来求林墨,也清楚两家先前的矛盾让林墨未必肯出手,只好求到了易中海这里。毕竟,院里管事大爷的身份,再加上七级大工的资历,在这年月可是实打实的有分量,由他出面,总觉得能多几分胜算。

林墨听到

“秦淮茹”

这三个字,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让秦淮茹进厂?这根本行不通。

她本身是农村户口,底下还带着两个同样是农村户口的孩子。当初为了占着农村那点地的便宜,说什么也不肯把户口迁过来。如今要解决,就得同时担起三个人的粮食定量,更何况她已经靠着农村户口占了国家好几年的便宜。

别说聂厂长只是个正处级,就算职位再高些,要办这事儿也绝非易事。林墨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要是真把秦淮茹提出来,先前在领导那儿攒下的几分情面会瞬间清零,甚至可能让领导觉得他在故意出难题

——

连这点轻重都拎不清,实在太不懂事了。

林墨特意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看向易中海,语气不软不硬地开口:“一大爷,院里谁都知道,贾家嫂子户口还在乡下。她要是想进厂,不光得解决自己的户口和粮食定量,还得带上俩孩子的,这可是三个人的名额。”

他稍作停顿,视线扫过屋子角落堆放的粮票,话里添了层现实的分量:“眼下城里粮食紧成这样,就是聂厂长亲自出面,这事儿怕也没那么好办。更何况,我手里本就没什么工作指标,就算有

——”

林墨微微扬眉,话没说透,那眼神里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您觉得把这名额给她,合适吗?

这话里的潜台词,几乎就是明着问

“你当我是傻子不成”

了。

易中海被脸上有些挂不住,嘴角扯了扯,最终只悻悻地应了句:“是我考虑得不周全了。”

“那林家嫂子,我就不打扰你吃饭了。”说了一句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喧嚣散去,林家堂屋重归宁静,只剩下灶膛里柴火轻微的噼啪声。程秀英收拾着桌上的茶杯,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木头,你刚才那么说,闫埠贵和刘海中怕是记恨上了,还有老易那儿…贾家那边…”

林墨拿起扫帚,帮母亲清扫地上的烟灰和瓜子壳,语气沉稳:“妈,记恨就记恨。这种事儿,今天开了口子,明天就堵不住。闫埠贵精于算计,刘海中好面子,易中海图的是他一大爷的威信和贾东旭养老的指望。我把话说到明处,按规矩来,他们反而没辙。真要为了指标闹起来,丢脸的是他们。”

他顿了顿,将垃圾倒进簸箕,看着母亲的眼睛:“不过,邻里之间,一点情面不给,也显得咱们不近人情。招工考试的消息是真的,报名就在下周。您这两天出门买菜、在院里洗衣裳,碰见三大妈、二大妈或者其他家里有待业青年的,可以‘不经意’地提两句。”

程秀英会意:“你是说…”

“嗯,”林墨点头,“就说厂里这次招工,主要是补充开料、搬运、打磨这些基础岗位的学徒工和普工,体力要求高,但门槛相对低。考试除了基本文化课,重点考眼力手稳,比如识别木材纹理瑕疵、简单划线、打磨平整度这些。让他们家孩子报名前,找点木头边角料多练练手,打磨东西要‘平、光、匀’,干活时手脚麻利点,考官都看在眼里。至于闫解放和刘光天,您也这么‘提醒’一句就行,点到为止,听不听在他们。”

程秀英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这法子好!既没坏规矩,又显得咱们念着邻里。行,妈知道了,明天就跟她们‘唠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