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朱琳 > 第61章 设计(第1页)

第61章 设计(第1页)

接过陈枋安赋予的全权主导重任,林墨心中并无太多忐忑,反而有种鱼儿归入大海般的从容。前世作为顶尖家装设计师,他对全球家具设计未来几十年的流行脉络、人体工学发展、材料应用趋势乃至消费者的心理变迁,都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陈枋安这套在当下堪称新潮的设计,在他眼中,就如同一个拥有良好骨架但尚未完全舒展的璞玉,优化提升的空间巨大。

他没有急于动笔绘制新图,而是采用了前世早已融入骨髓的专业设计习惯——系统性拆解与重构,他需要详细了解陈枋安这套设计的细节,并根据这套设计逻辑,合理地延伸出预计能够在这个时代吸引更多西方人眼球的设计方案。

这也是规避以后的被问及设计来源的风险。

专项组办公室的墙壁,很快被林墨重新布置。一侧悬挂着陈枋安原版的整套家具的详细图纸;另一侧则被林墨划分出几个清晰的区域:结构分析区、功能体验区、材料工艺区、用户反馈区。

他召集陈枋安的两个徒弟——王工和李工,开始了一项在他们看来有些“奇怪”的工作。

“王工,李工,辛苦你们。”林墨指着客厅沙发的图纸,“麻烦你们,不要看任何设计说明,纯粹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把这张沙发椅的所有承重梁、支撑点、连接节点,以及力的传递路径,用不同颜色的笔,清晰地标注出来。

越细越好,包括每个榫卯的受力方向。”

接着,他又指向餐厅的餐桌椅:“同样,分析这张餐桌的腿部支撑结构、面板的受力分布,以及餐椅靠背与座面的连接点应力情况。”

王工和李工面面相觑。他们习惯了按图施工或者根据师父要求局部修改,这种完全抛开“设计”的逆向拆解,还是第一次遇到。虽然不理解林墨的用意,但师父严令他们全力配合,两人还是认真地拿起尺规和彩笔,伏在巨大的图纸上,开始了细致的结构标注。

与此同时,林墨自己则站在功能体验区。他拿着广交会收集的客户试坐反馈记录,结合自己前世对人体工学的深刻理解,开始在原设计图上标注,

每一个标注都精准而具体,那是前世他亲身经历了无数次试用得出的经验带来的感觉。

用户反馈区则贴满了从广交会带回的、部分发货后不同国家客商反馈的问题,以及林墨根据后世市场经验推断的潜在需求。

几天后,当王工和李工完成了结构标注,看着被各种颜色线条覆盖、如同精密解剖图般的原设计图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一些在原始设计中未被充分重视或存在微小隐患的应力点和连接部位,清晰地暴露了出来!同时如何在延伸改进方案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也被标注上去。

林墨点点头,指着自己标注的功能痛点、材料工艺选项和用户需求:“现在,我们把结构骨架的‘筋骨’、功能使用的‘血肉’、材料工艺的‘皮肤’以及市场反馈的‘声音’,全部摆在眼前了。优化,就不再是凭空想象或者小修小补,而是有的放矢的系统性升级!”

他拿起笔,在全新的图纸上开始勾勒。他的动作流畅而自信,没有丝毫犹豫。

林墨的优化,并非天马行空的颠覆,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原设计精髓基础上的精准“微创手术”和功能强化。每一个改动都对应着墙上的分析依据,既提升了舒适度、实用性和可靠性,又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设计的风格和可生产性。

王工和李工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林墨展现出的这种系统化、数据化、基于多重维度分析的设计方法,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画漂亮的图,更是一门融合了力学、人体科学、材料学和市场洞察的综合学问!

虽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林墨每一个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但看着那有理有据、清晰流畅的优化方案,心中已然生出了强烈自信,配合起来也更加积极主动,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命令。

就在林墨沉浸于优化设计,王工李工努力消化吸收新知识时,办公室的门被不客气地推开了。苏建新背着手,踱着方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视察般的优越感。

“哟,陈副主任不在?你们这是…忙什么呢?”苏建新目光扫过墙上那些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原设计图和结构分析图,又瞥了一眼林墨桌上摊开的新优化草图,嘴角勾起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他认为还是在找思路的阶段。

他的目光=落在正伏案绘制细节图的林墨身上,语气带着夸张的惊讶:“咦?这不是林质检组长吗?怎么?陈副主任这里人手紧缺到需要借调质检员来画图了?这可真是…大材小用啊!哦不,是专业不对口吧?”他特意把“质检员”三个字咬得很重。

王工和李工脸上露出愤懑之色,但碍于苏建新的身份,敢怒不敢言。

林墨抬起头,平静地看了苏建新一眼,手上绘图的动作并未停下:“苏设计师,这里是春季订单优化专项组办公室。我们正在按计划推进陈主任交代的工作。您有什么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