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重启人间烟火 > 第183章 放假和年关(第1页)

第183章 放假和年关(第1页)

家具生产联合体的重新规划,为林墨的大四上学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林墨考过了七级木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先是系馆走廊里的低声议论,然后是食堂饭桌上的惊诧确认,最后连一些平日里不太关注学生“副业”的老教授都略有耳闻。

准备放假回家的206宿舍更是成了小型“发布会”现场。周伟咋咋呼呼地搂着林墨的肩膀:“好家伙!墨子!七级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打听过了,七级木工一个月基础工资加津贴起码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手势,引得杨振华等人一阵惊叹。

“比咱们毕业转正拿的工资还高出一大截呢!”另一个同学感慨,“林墨,你这以后就算不留校、不进设计院,回厂里那也是技术大拿,工资待遇比我们可强多了!”

面对室友们半是羡慕半是调侃的围攻,林墨只是无奈地笑了笑,拨开周伟的手臂:“运气好而已,碰巧考的都是我平时琢磨的东西。工资多少那是以后的事,眼下还得先把毕业设计弄好。”

“得,您话让我听着让人牙疼。”周伟故作夸张地龇了龇牙,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室友放假回家,林墨来到汽车楼,借调来的郑师傅完成了在汽车楼工作室的所有扫尾工作,正式办理了交接,准备返回原单位。

临行前,老爷子说什么也要拉着林墨下顿馆子。就在学校附近一家老字号饭庄,点了几个硬菜,烫了一壶二锅头。几杯烈酒下肚,郑师傅古铜色的脸庞泛起了红光,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

“小子,”他用力拍着林墨的肩膀,力道不小,眼神里却满是感慨,“不瞒你说,刚来那会儿,听我师兄老雷在信里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说我这儿来了个了不得的苗子,手艺通神,我心里还不服气,觉着他是不是老了,开始说胡话了。”

他仰头呷了一口酒,哈着热气,继续道:“这几个月处下来,我老郑这双眼睛算是白长了!服了!心服口服外加佩服!你小子这双手,简直就是为木头生的!更难得的是你这脑子,活络,通透,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七级?”

他摇摇头,语气笃定,“这绝不是你的终点!八级工那道坎,将来肯定拦不住你!”

林墨为他斟满酒:“郑师傅,您过奖了。这段时间,您在混合结构处理和实际生产经验上的指点,让我受益匪浅,少走了很多弯路。晚辈感激不尽。”

“哎,互相学习,互相学习!”郑师傅大手一挥,显得很是豁达,“跟你小子切磋,我这老家伙也觉得长见识!以后有空,常来我们厂子找我!咱们爷俩还得继续切磋,可不能断了联系!”

送别了亦师亦友的郑师傅,汽车楼那间熟悉的工作室并未彻底冷清下来。

虽然保密项目和常规的模型制作任务大幅减少,但林墨在假期里,还是会时不时过来看看,处理一些零星的委托,或是整理保养自己那套日益精良的工具,以及积攒下的各类珍贵木料。

其中一个比较固定的“回头客”,便是大二时他初入汽车楼就接触过的、研究汽车发动机的李老师。

上次那个发动机关键部件的木模项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为李老师的课题组带来了不少荣誉和后续资源,如今他带着一批新的研究生,将研究方向转向了更复杂、更精密的汽车变速箱。

变速箱内部齿轮繁多,换挡逻辑复杂,对实体模型验证的需求极大,尤其是需要大量高精度的木质模具来模拟齿轮啮合、同步器动作以及整个箱体的结构布局。

李老师已是这里的常客,轻车熟路。

每次过来,放下图纸或提出要求后,总会熟稔地搬个凳子坐下,和林墨聊上好一阵子。话题从天南地北的见闻,到变速箱的传动原理、不同材质齿轮的噪音与耐久性差异,再到国外一些汽车工程技术期刊上看到的新动向。

林墨虽主攻土木建筑相关的大木作和结构模型,但其跨越门类的精密加工能力、对材料物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复杂结构受力逻辑的直觉,总能让李老师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灵感。

一九六四年的二月初,农历新年的脚步已然临近,空气中似乎都开始飘散起若有若无的年味儿。林墨结束了学校的所有事务,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到了南锣鼓巷95号院。

一年一度的工级考核结果,早已如同院里的八卦新闻一样,传遍了每个角落,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后院刘海中家,这次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刘光天这小子,平日里吊儿郎当,竟然勉强考上了二级工。虽然只是技术道路上的起步,但也足以让二大爷刘海中那张惯常阴沉的脸,难得地放晴了几分。

在院里遇到相熟的邻居,他也会貌似不经意地提一嘴:“光天这回总算开了点窍,考上二级了,往后还得好好磨练。”言语间,那“七级锻工”兼“生产组长”的优越感,又回来了几分。

前院的闫埠贵家,则是精打细算下的胜利。闫解成在三大爷的日夜“精算”督促和于莉的严格经济管制下,爆发了小宇宙,总算有惊无险地通过了三级钳工考核。

这意味着工资能涨上一截,交给家里的生活费也能多些,让闫埠贵拨弄算盘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觉得这年能过得更宽裕点。于莉也难得地给了闫解成几分讨好的脸色。

同样靠着自己努力成功的,还有前院的李贤英。她性子泼辣要强,在纺织车间里也不甘人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成功考取了一级工,算是端稳了技术饭碗,在家里的腰杆也更硬了。

然而,有人得意,便有人失意。后院的杨大山,这次冲击五级钳工未能成功,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和懊恼。但他性格憨厚踏实,回家闷头睡了一觉,第二天又扛起了工具包,对媳妇说:“没事,今年不行明年再来!功夫到了,自然就成了!”很快便重整了旗鼓。

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中院的秦淮茹。她几乎是拼尽了全力,日夜苦练,距离车工一级工的合格线,仅仅差了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